2025年3月29日晚,安徽德上高速发生一起惨烈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标准版在启用NOA智能辅助驾驶时与水泥护栏碰撞爆燃,造成3名年轻女性遇难。4月1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正式回应,承诺“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回避”,但公众对事故核心疑点的追问仍在持续。

事故时间轴:从NOA激活到碰撞仅17分钟

根据小米公布的行驶数据,事故关键节点如下:
• 22:27:17:NOA以116km/h激活,进入智能驾驶状态;
• 22:44:24:系统检测到前方施工改道障碍物,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制动;
• 22:44:25:驾驶员接管方向盘,制动踏板开度31%,车速降至97km/h;
• 22:44:26-28: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剧烈碰撞,随后起火。
从NOA激活到事故发生仅17分钟,而驾驶员接管后仅3秒即发生碰撞,引发对辅助驾驶系统预警时效性的质疑。
雷军两次发声:致歉承诺与未解疑点并存
4月1日午间,小米首次公布技术细节,强调车辆起火系“猛烈撞击导致系统损毁,非自燃”。当晚雷军追加声明,表示“心情沉重”“深切哀悼”,并承诺配合调查。然而,三大核心问题仍未解答:
1️⃣ 车门锁死争议:家属称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需破窗救援,而小米手册标注的机械应急拉手是否失效?
2️⃣ AEB功能触发:标准版SU7的AEB系统不识别锥桶、水马等障碍物,是否符合高速施工路段安全标准?
3️⃣ 接管响应时间:从系统预警到碰撞仅4秒,是否超出普通驾驶员反应极限?
行业震荡:市值蒸发800亿,智能驾驶信任危机
事故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反应:小米集团港股4月1日暴跌5.59%,市值缩水800亿港元。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系统的信任度受挫,网友评论“接管3秒就撞车,系统预警形同虚设”。
家属控诉与技术博弈
遇难者家属王女士提出多项质疑:女儿驾龄近3年而非网传的3个月;车辆系男友赠送的毕业礼物;现场照片显示车门紧闭、AB柱未变形。这些细节或将影响事故责任认定,目前专项工作组已介入调查。
当科技光环遭遇生命拷问,雷军的“不回避”承诺需要更透明的数据支撑。智能驾驶的“人机协同”边界,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脆弱。
你认为智能驾驶系统责任应如何划分?
A. 车企负主要责任,需强化系统预警
B. 驾驶员负主责,接管即转移风险
C. 道路管理方需完善施工警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