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SU7车祸背后:买新能源车先学会开车,别把生命交给智驾

    王新喜头像王新喜头像
    王新喜04-01

    文/王新喜

    4月1日午后,“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细节”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小米前脚刚宣布3月交付量破2.9万辆,后脚就因为这场事故刷屏热搜榜,小米集团股价跳水,一度跌超6%。小米官方也紧急做出了调查结果回应。

    4月1日,遇难者父亲罗先生向南都记者表示,“我女儿和她的同学被活活烧死,第三位女孩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我在殡仪馆见到女儿的遗体已经碳化了。”

    南都此前报道,小米汽车方面称,专项小组将联系事故受难者家属,全力协助善后事宜。

    小米SU7车主这次的车祸带来的教训,无论对车企,还是对于消费者来说,都非常深刻。

    在新能源车普及的这些年,行业厂商都在宣称零百加速远远超越油车,智驾能力遥遥领先。

    速度与智驾,是刺激消费者买车的两个核心痛点,智驾降低了开车的门槛,一些不具备开车条件与能力的人都开上了新能源。另一方面,零百加速2秒、3秒,刺激了年轻人对速度与激情的渴望。

    这两个因素一叠加,网上大量的新能源车祸图片就可以理解了。

    在过去的油车时代,大家学车都是花了一定的时间与心血的。大家都知道,开车是一件有一定危险的事情,拿了驾照,最好是请个教练,练一下车感,把驾校刷题学过来的交通规则,通过实践走一遍,把对油门刹车的控制转化为一种肌肉记忆。

    如何变道,如何超车,如何停车,如何提前预判各种路况的危险性,能及时做出反应,如何管理周边行驶的车辆,如何做到对周围的车辆轨迹以及周边行人、鬼探头的情况做到有自己的预判,在拥有了开车的基本能力与安全意识、危机预判能力之后,再上路,这样才会对速度有敬畏,对安全有把控。

    但如今因为智驾发展,很多消费者似乎把油车时代的安全规则与学车的这个过程跳过去了,大家对开车的危险性没有了认知,开快车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成为了一件好玩的事情。

    从该案例来看,这个女大学生可能谈不上会开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多次提醒司机“别走神”、“握方向盘”,说明司机可能就是没有基础的驾驶能力与主动接管并避开危险的能力。

    而且在高速公路上进行修路作业时,路政人员会提前150米开始布置锥桶,这些锥桶的摆放通常遵循一个逐渐倾斜的斜线模式。最初,锥桶之间的间隔较宽,随着向前的倾斜,车道数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到达作业区域前,你会发现少了一条车道。

    而在这个事故中,如果车主能从修路作业的锥桶摆放就能提前知道前面修路,就完全可以提前操作规避了。从这起事故来看,车主可能对这些修路作业的锥桶摆放也缺乏感知与预判。而该女大学生之所以在开车意识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敢上高速,或源于对智驾的过分依赖与信任。

    中国新能源车企发展很快,三电、智驾层面已经领先其他国家,很多厂商都把零百加速、智驾作为核心来宣传,智驾可以在99%的情况下都不出问题,但只要有1%的概率,那么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会非常大,甚至是以社会公共安全为代价的。

    血肉教训再一次警示公众,智驾技术并不成熟。这次小米车主出事发生在智驾最实用与最危险的场景情况下,智驾最实用的就是长途自驾,也就是高速NOA,的确能省很多体力。

    但即使目前新能源车做的最好的高速NOA,在变道逻辑上,也做得不是那么完美。而智驾最怕的就是有修路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一般是有突发性与复杂性,尤其是在高速有路障的时候,车企智驾如果无法完美解决这种情况,那就非常危险。

    小米SU7搭载的NOA系统虽能识别常规道路障碍并做出减速反应,但在面对复杂道路施工改道这种非标准化场景时,决策能力还存在不足。

    小米公司的官方声明显示,从小米智驾模式提醒驾驶员接管,到事故发生仅隔2秒,从驾驶员手动接管到事故发生,仅1秒钟。在高速驾驶时,一旦驾驶员分心,短短数秒来不及做出恰当反应。

    这也意味着现在的车机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路障并发出警报,但最终仍需依赖驾驶员完成规避操作,因此,学会开车,对很多依赖智驾的人来说,依然是一门必修课。

    尤其是油车时代很难接触到马力特别大的车,小米SU7普通版都要有495kw,马力要乘于1.6。这马力比很多家用车的马力都要大。

    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通勤时间拥堵不堪,高速上节假日堵得水泄不通,在国内到处人多车多的环境下,追求越来越快的马力与零百加速是违背现实条件的,这很可能把公众安全置于危险之中,尤其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把速度成了一件好玩的事情,这其实也是源于新能源车车企过去在过去的营销中,过于强调加速,让很多人对速度失去了敬畏。

    老司机都是越开越慢,20万的车子推崇速度,如果没有做好牵引力控制,这就是要命的事情。

    因此,在智驾并没有达到100%完善的时候,车企在营销的过程中,强调智驾的能力,也需要告知智驾的正确使用与安全风险的提醒与告知,告诉他们如何规避风险。

    小米SU7车祸带来的教训是,买智驾车的人,先学开车,学会控制速度,学会判断障碍物与车的距离,但现在似乎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常识,我们从很多车祸发生的情况来看,很多车主其实是不会判断障碍物与车轮距离。

    比如前几天有个新闻是一个车主车速太快,把右侧骑车外卖员撞飞,这就是不会开车的人去买了车,这个人连右侧车轮位置与右侧行人还有没有安全距离都不知道,就直接开了过去,这种不会开车的人,买了车又对速度没有敬畏,完全就是人们所说的“马路杀手。”

    不会开车,以为有智驾就行,但目前最牛的智能驾驶,也不如会开车的司机。毕竟,老司机开车,人可以安心睡觉,智驾开车,没有多少人敢放心坐在车里睡觉。

    现实情况真的太复杂了,目前的智驾都是辅助,千万不要100%依赖它!我们看到很多消费者在高速公路上,一些车主在方向盘挂一个水瓶,就躺着看电影。这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

    对于车企来说,一定要把安全的痛点解决到位,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过快的车速与购买群体是否相匹配,这个群体能否掌控这样的速度,显然是值得车企思考的。比赛可以去专业的赛车场,但是如果把车速、玩漂移的能力作为卖点宣传,必然会造成很多潜在的风险。年轻人对速度没有敬畏,是件可怕的事情。一旦发生事故,后悔可能就来不及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