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浪潮席卷的当下,长安UNI-V(图片|配置|询价)作为国产燃油轿车中的“运动担当”,凭借无边框车门、电动尾翼、溜背轿跑设计等标签,持续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然而,面对新能源车型的冲击以及自身存在的争议,这款车是否仍值得入手?
一、颜值即正义:设计亮点与争议并存
长安UNI-V的设计堪称其最大卖点之一。前脸采用大尺寸无边界格栅搭配分体式LED大灯,配合导流槽和橙色装饰条,营造出强烈的运动氛围。车身侧面以溜背造型+隐藏式门把手为核心,尾部配备电动升降尾翼和贯穿式尾灯,神似奥迪A7的设计语言让其在10万级市场中独树一帜。 不过,部分消费者认为其设计“模仿痕迹过重”,原创性不足,尤其是尾部与奥迪A7的相似度引发争议。

大尺寸无边界格栅
内饰方面,双拼色设计、翻毛皮材质座椅、64色氛围灯以及SONY音响系统,将运动感与轻奢感结合。但中控屏幕操作逻辑复杂(如三指滑动切换导航)和高速风噪明显的问题,也被用户诟病。

双拼色设计
二、动力与操控:燃油车的“最后狂欢”
长安UNI-V提供1.5T+7DCT和2.0T+8AT两种动力组合,主打运动性能:

1.5T最大功率188马力
1.5T版本最大功率188马力,实测百公里加速7秒级,动力响应灵敏,适合日常驾驶;
2.0T版本则拥有233马力、390N·m扭矩,匹配爱信8AT变速箱,零百加速6.5秒,推背感强烈,堪称同价位燃油车中的性能天花板。
操控方面,短悬架设计+运动化调校让车辆转向精准,循迹性出色,但高速过弯时侧倾抑制一般。

后悬架
油耗争议:尽管官方宣称1.5T版本WLTC油耗6.2L/100km,但车主实测实际油耗普遍在8-9L,2.0T版本更高达10L以上,与新能源车型相比劣势明显。
三、配置与性价比:越级堆料,细节取舍
UNI-V的配置策略明显向年轻用户倾斜:
运动配置:电动尾翼、马牌MC6轮胎、换挡拨片、赛道模式等,强化驾驶乐趣;

电动尾翼
智能配置:L2级辅助驾驶(含APA6.0自动泊车)、540°全景影像、SuperFast车机芯片,实用性较高;
安全配置:全车高强钢占比70%,“方舟笼”车身结构在碰撞测试中表现优异,安全性超越同级合资车型。
短板方面:后排空间局促(轴距2750mm但溜背设计挤压头部)、隔音差(胎噪/风噪明显)、车机OTA升级慢等问题,使其在家庭用户中口碑分化。

后排空间
四、市场定位:燃油情怀与新能源夹击下的生存之道
作为“国产燃油三剑客”之一,UNI-V的竞品包括吉利星瑞、奇瑞艾瑞泽8等。其核心优势在于:
1. 设计稀缺性:15万内唯一配备电动尾翼+无边框车门的燃油车;
2. 动力天花板:2.0T+8AT组合性价比远超合资竞品(如思域、速腾);
3. 终端优惠:目前1.5T版本优惠后裸车价低至10.19万,2.0T版本12万起,性价比突出。然而,新能源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以更低油耗、更低用车成本抢占市场,UNI-V的燃油经济性短板被进一步放大。

五、购买建议:谁适合选择UNI-V?
推荐人群:
追求个性外观与驾驶激情的年轻用户;
对燃油车有情怀,拒绝电动化转型的消费者;
预算12万左右,希望获得越级配置的性价比党。

掀背尾门
避坑提示:
1. 优先选择2.0T版本:1.5T动力后段疲软,2.0T更能体现UNI-V的运动基因;
2. 试驾关注隔音与空间:建议携带家人体验后排,并高速试驾评估噪音接受度;
3. 谨慎看待油耗:若年行驶里程超2万公里,需权衡燃油成本与新能源车型的差价。
总结:燃油时代的“绝唱”,还是年轻人的“真香”?
优点总结:
15万内独一份的轿跑设计+电动尾翼;
2.0T动力性能碾压同级;
安全性与智能配置越级。
缺点警示:
空间与舒适性妥协,不适合家庭主力用车;
油耗与新能源车型差距显著;
品牌溢价能力弱于合资竞品。
结论:如果你渴望在燃油车落幕前体验纯粹的运动驾控,且能接受其空间与油耗短板,长安UNI-V仍是15万内不可多得的个性之选。但若以家用务实为导向,同价位混动车型或许是更理性的选择。
关注我让你选车不吃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