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400多天,仰望U7终于揭开了它的真正面目。
一台肩负着品牌荣誉、技术突破和市场试探三重任务的车,62.8万的起售价直接敲响了豪华新能源的新锣声。
无论是纯电还是插混,它都没搞价格区分,而是用同价双动力的方式,对整个高端新能源市场发出了挑战信号。

在这个蔚来、小米、尊界纷纷出招的年份里,U7的出现显然不是凑热闹,它带着云辇-Z底盘、四电机驱动、三激光智驾,还有一颗前舱里横着放的水平对置发动机,硬件水准可以说直接把门槛拔高了一大截。
但当发布会落幕,聚光灯散去,留下的却不仅是数据堆砌和黑科技闪耀,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绪疑问:这么用力的产品,真的有人会心动吗?

聊到U7,绕不开的关键词其实就一个——技术狂魔
光看配置单就知道,这台车压根就不是照着传统新能源轿车的思路在堆料,它直接是把电动车能上的高端零件几乎全打包了
先说底盘,云辇Z作为全球首款悬浮控制车身系统,别看名字带个Z,其实它最牛的地方就是能在5毫秒内完成底盘调节,精度细到1毫米,比普通悬架系统快了接近20倍。
传统车过减速带是咚咚响,U7直接是飘过去,甚至还能控制转弯时的侧倾,让整车像个武术高手,提前化解路面起伏带来的冲击

动力系统同样堪称变态,四台电机塞在前后轮边,硬生生搞出1300匹的总功率,零百加速干到2.9秒。
更神的是,U7可以原地掉头,甚至能平行横移挪车位。
用网友的话说,这简直就是现实版高达,别人是转方向盘,它直接横着走
可最让人咂舌的还是那台水平对置发动机,别家都不敢碰的难活,它愣是做了出来。
为了给这台插混U7留足空间,工程师们把发动机横着放在车头里,发动机高度硬生生压到了420毫米,匹配52.4kWh的电池,插混续航直接干到1000公里。
最绝的是,发动机的噪音控制得比常见的插混还安静,油电切换时几乎察觉不到

除了这些硬核的机械素质,U7也不忘秀一把智能。天神之眼A方案,搭配33个传感器,3颗128线高精度激光雷达,做到端到端无图智驾,直接打穿目前高端智驾的天花板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技术到底有多好,大部分普通用户是看不懂的。
他们真正关心的,往往是能不能好开、舒不舒服、是不是一台有面子、能安心开的车。
可惜,U7虽然硬件拉满,设计和体验上却始终带着强烈的工程师审美,外观像是硬要把性能、行政、科技混在一起,座舱也多少缺了点温度

仰望U7像极了一个埋头苦干的技术宅,写出来的代码性能爆表,但界面就是让人用不顺手。
越是仔细体验,越觉得它在“好用”这件事上,还少了点人情味
问题来了,仰望U7真的能被市场接受吗?
要说实力,它是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妥妥的技术之王,什么悬挂、动力、智驾、四电融合、水平对置发动机,个个都是行业里数得上的硬活,尤其是这个售价,放在隔壁动辄七八十万起步的对手面前,已经算是佛系

可越往下看,越让人觉得它有点像极了搞科研的老工程师,满肚子才华,专注在指标、在技术突破,却忘了用户真正需要的,往往是一台看起来舒服、用起来顺手、坐进去就不想下来的车
现在的新能源市场,拼的可不光是技术本事,情绪价值同样重要。
消费者要的不光是跑得快、充得快、配置高,更要在设计、氛围感、品牌故事里,找到点属于自己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而这,恰恰是U7最欠缺的

有人说,这就是仰望这台车最让人可惜的地方,明明身怀绝技,却难有知音。
眼下的市场里,小米能凭一套定位和情绪营销让SU7成了“现象级”,蔚来也能用用户口碑、圈层氛围把ET9的调性做出来。
反观U7,尽管技术上可以吊打一票对手,但能不能真让消费者掏出六七十万,买它,而不是买那些看上去更有“情感价值”的车?现在恐怕还真是个未知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