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四电机+电驱悬挂+1000公里续航,仰望U7堆料狂魔能赢市场吗

    就在3月27日的晚上,仰望U7这台一直被吊着胃口的国产高端新能源车,终于官宣上市了。

    这一次,它一口气带来了两种动力版本,分别是纯电和插混,价格直接拉到了62.8万元起步,顶配四座版更是卖到了70.8万元

    作为仰望家族的第三个孩子,U7的定位毫不含糊,直接冲着百万级新能源旗舰去的,光是这口气就不小。

    发布会上一连串熟悉的配置堆上来,天神之眼、云辇-Z、易四方四电机、后轮转向、全数字底盘,一个比一个高大上,似乎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人,国产新能源也能把技术拉到天花板

    但绕回来想想,车子堆满了黑科技,真能撑起这六七十万的身价吗?

    技术堆到再高,终究还是要回到消费者最朴素的问题上,这台车,值不值得

    说到U7,最扎眼的,肯定还是那一身黑科技。

    它并没有选择老老实实做一台安稳的高端电车,而是直接把悬挂搞成了电驱,硬是让传统油液悬挂退了场,成了全球首个用电机驱动悬架的量产车。

    这事搁在行业里,谁看了不咂摸一口,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彻底改了底层逻辑

    它用的叫云辇-Z,听名字不太好理解,简单说就像把磁悬浮列车的原理装到了车轮上,反应速度快到什么程度,50微米的路面细节都能察觉,5毫秒就能调整,跟眨眼差不多快,这可不是噱头,在实际路面上,它真的能让五米多长的车身像猫一样灵活。

    加上易四方四电机系统和双向20°后轮转向,转弯半径直接拉到了A级小车的水平,像那种老小区、地下车库的窄巷子里,它也能轻松掉头,这才叫实打实的好用

    再看看动力,纯电版直接上了135.5kWh的大电池,续航标到了720km;插混版更狠,国内第一款量产的水平对置发动机给它塞了进去,连带着把前舱高度也压到了420mm,最后综合续航直接破了1000km。

    最有意思的是,混动和纯电状态下噪音差别居然控制在1分贝内,这就意味着切换动力模式几乎感知不到变化,开起来就是一个字,顺

    但话说回来,这一身本事,真能打动人吗?如今的高端新能源早就不是谁家技术多,谁就能卖得好。

    大多数人看车,第一眼不是数字和参数,而是车内坐得舒不舒服,能不能放心开,能不能照顾到家里人,有没有那种开出去就能自信的底气

    U7的外观确实有点东西,前脸的封闭式格栅配上立体的腰线和溜背造型,给人第一眼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贵。

    尾灯也用上了贯穿式设计,灯带中间直接把品牌的LOGO镶了进去,辨识度相当高。

    内饰更是搞起了对称美学,大量皮质包裹,搭配大尺寸OLED曲面屏,四座版的后排甚至还单独安排了三个屏幕,舒适性和科技感都够了

    从参数表上看,U7确实全方位拉满,不管是动力、底盘、设计,还是那些能在发布会上喊得响的关键词,一个不缺,可真正让人犹豫的,往往不是配置,而是六七十万这个价位,已经站到了最挑剔、最理性的消费群体面前

    老实说,U7这套组合拳打得够猛,几乎是把能堆的料全都堆上去了,四电机、激光雷达、电驱悬挂、水平对置发动机,样样都能在发布会上赚来满堂彩,可是,真正把目光放到市场上,却未必就能换来满堂喝彩

    毕竟现在的高端新能源用户,早就不光看你技术有多炫,他们更在乎的,是坐进车里那一瞬间的安心感,是操控时的顺手,是家人朋友坐上来时能不能点头说一句,嗯,挺舒服的。

    而不是到处炫耀参数,讲一堆别人听不懂的技术

    更现实的是,60万起步、70万顶配,摆在消费者面前的对手,早就不只是新能源,而是BBA那一票稳扎稳打的传统豪华旗舰,那些车也许没那么多黑科技,但舒适、底蕴、品牌力,每一样都拿得出手

    所以问题就来了,U7这样一个典型的技术堆料型选手,能否让那些手握60万、70万预算的用户真正掏出钱包,而不是转身去隔壁买台认知度更高的老对手?或者说,技术能否真的转化成用户心里认可的价值?

    这,或许才是U7上市后要面对的真正难题

    #仰望U7上市#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