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仰望汽车在广州发布了它们的最新作品——仰望U7双旗舰车型,提供纯电和插混两种版本,售价从62.8万元起步,顶配则要到70.8万元
听起来又是一次高端新能源的新车发布,但U7不想走寻常路,它直接把悬架系统做成了全电驱动
成为全球第一台量产的电动悬架车型,甚至有点像磁悬浮列车,把传统的油液悬架直接淘汰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U7身上几乎集成了比亚迪能拿出来的所有看家本事
像易四方的四轮独立控制、云辇-Z电动悬架、天神之眼高阶智驾、135.5kWh超大电池、甚至还有水平对置发动机,俨然一副技术大礼包的模样
虽然看着技术叠满了天花板,但对于一台售价六七十万的国产高端新能源,光有堆料真的就够了吗?当下消费者早就过了靠几个新名词就心动的阶段

其实比起技术参数,真正让人关心的还是,开起来顺不顺手,坐进去舒不舒服,关键时刻安不安全,U7这次头顶四电融合的光环登场,能不能打动大家的心,才是它真正的考验
仰望U7这次确实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把车企圈里那些让人一听就觉得高大上的技术一次性全用上了
尤其是那个被反复提及的云辇-Z悬架系统,说白了,就是把磁悬浮列车的电磁原理搬到了一台量产车上

它用悬浮电机直接驱动悬架,不再依赖传统的油液控制,峰值功率达到了50kW,甚至能精准感知到50微米的细微位移,这个精度已经接近感知一张纸的厚度
换句话说,地面稍有变化,悬架就已经准备好调整,真正做到了秒级反应,5毫秒完成调节,比老一套油液悬架快了不止一个身位
如果只是做技术堆砌,那还算不上顶级,而U7真正让人觉得别有用心的,是它在路面测试里表现出的灵活和稳健,明明是一台5.3米的大家伙
结果却能做出堪比小型车的横移、调头和避让动作,背后靠的正是易四方系统四轮独立扭矩控制和双向20°的后轮转向

再看安全性,U7完成了160km/h的双轮爆胎和100km/h的侧向追尾测试,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毫不含糊,直接上演了什么叫临危不乱
甚至在业界公认的高难度麋鹿测试里,它拿下了95.78km/h的成绩,无人模式下还能达到95.11km/h,刷新了不少人对大尺寸车灵活性的认知
动力部分同样下了功夫,纯电版配备135.5kWh刀片电池,CLTC续航720km,插混版则用了自家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前舱高度被压缩到420mm
这台发动机配合混动系统,综合续航轻松突破1000km,更有意思的是,噪音控制也做得极致,电动和混动状态下的噪音差不到1分贝,体验几乎分不出是油车还是电车

设计上也没走寻常路,外观融入了三星堆的青铜元素,车头像一面青铜面具,配上0.195Cd的低风阻系数和俯冲感十足的飞天腰线,气势感和科技感都拉满
内饰部分则用上了云锦红和珠缎白双色,23个扬声器遍布座舱,配合日晷造型的旋转高音,仿佛把音乐厅搬进了车里,东方美学和现代科技在这个车里倒也融合得挺自然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技术再炸裂、数据再好看,外观再有新意,大部分人关心的还是一个朴素的问题,这台车,真值得六七十万的票价吗?
毕竟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高端轿车不少,消费者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U7光有技术不一定能赢,能不能在用户真实使用中表现出高于价格的价值感,才是它要面对的考卷

其实站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U7并不是唯一一台玩技术、堆配置的高端新能源
但它确实是把电动化做到了极致,甚至连悬架这种一直被忽略的地方,都用上了电驱技术,这种彻底推翻老路子的做法,在整个行业里都算是少有的
可问题也正出在这里,作为一台价格直接对标传统百万级豪华车的国产新能源,U7到底是给技术发烧友准备的,还是能真正让日常用户心甘情愿掏腰包的家用旗舰,这个答案恐怕并不简单

有人会被它的黑科技和工业美学深深吸引,认为这是国产车真正站上世界舞台的里程碑,也有人会说,这样的炫技过了头,反而忽略了用户最关心的舒适、便利、性价比
尤其是在如今主打稳、准、实用的消费环境下,六七十万的预算,也许更多人还是愿意去看看那些看似平庸但不出错的豪华品牌
技术堆叠当然值得尊敬,但高端市场从来就不是堆配置的游戏,用户要的,可能从来不是一台像飞机一样复杂的车,而是一台让人用得安心、坐得舒适、开的省心的靠谱车
仰望U7,到底能不能成为那个打破惯例的例外,这才是真正值得大家去讨论的地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