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有哪些创新技术?

    西晓百物头像西晓百物头像
    西晓百物03-31

    以下是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一些创新技术:

    电池材料创新

    - 磷酸锰铁锂(LMFP):结合了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和长寿命,以及锰酸锂的高电压平台,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有显著提升,同时具备良好的快充性能。

    - 富锂锰基材料: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可达300-400Wh/kg,能有效提升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但目前存在循环稳定性差、成本高等问题,正处于研发改进阶段。

    - 硅基负极材料:相比传统石墨负极,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更高,能大幅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增加续航里程。不过,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电极材料粉化、脱落,影响电池寿命,目前通过纳米结构设计、复合其他材料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电池结构创新

    - CTP(Cell To Pack)技术: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采用第三代CTP技术,取消了传统的模组设计,将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内,使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最高达到了72%,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电量得到大幅提升。

    - CTC(Cell To Chassis)技术:零跑汽车的CTC2.0技术,将电池与车身底盘集成,体积利用率可达79%,零部件数量减少28%,结构件成本降低27%,整车扭转刚度提升48%,系统轻量化水平提升15%。

    - 极氪金砖电池:通过对电池仓空间的极致利用,以及对采样线路等的优化,使电池体积利用率达83.7%,且磷酸铁锂电池包质量能量密度比传统三元锂电池包提升超10%。

    电池体系创新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液态电解质,能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如丰田汽车宣布固态电池研发实现重大突破,并将于2027年实现量产;清陶能源与上汽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率先量产,搭载的新车最大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公里。

    - 钠电池: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且钠电池具有良好的快充性能和低温性能。宁德时代已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160Wh/kg,未来有望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应用于对成本和低温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

    充电技术创新

    - 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且能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还突破了磷酸铁锂电池耐低温性差的特性,在-10℃的低温环境下,也能在30分钟内将电池电量充至80%。

    信息来源于网络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