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从无到有,奇瑞如何白手起家打造品牌?

    小懒猪5618头像小懒猪5618头像
    小懒猪561803-31

    在如今的汽车市场,奇瑞可是响当当的品牌,大街上,奇瑞车的身影随处可见;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它的广告。不过,你知道这个国产之光,是怎么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吗?今天,我们就聊聊奇瑞的前世今生。

    20世纪90年代初,安徽芜湖发展滞后,一心想找个支柱产业。1992 - 1993年,芜湖一家村办工厂赚了近亿,让当地政府看到了希望,萌生了造车的想法。1995年1月,芜湖领导去欧洲考察汽车工业,得知英国福特有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觉得机会来了。但当时国家对轿车项目管控严,他们只能偷偷干,给项目取了个内部代号“951工程”,对外说是“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

    当时,有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就是尹同跃。尹同跃老家在安徽巢湖,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毕业后,去了一汽轿车厂当工艺员。后来又去德国和美国学习,参与一汽 - 大众的前期筹备工作,在一汽干得风生水起。1995年,芜湖代表团去一汽参观,发现了这位老乡,软磨硬泡,邀请他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尹同跃被家乡人的热情打动,1996年11月,加入了奇瑞。

    那时候的奇瑞,条件十分艰苦,只有几间破厂房和30万启动资金。但尹同跃和团队没打退堂鼓,1997年1月8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为了引进福特的发动机生产线,外方专家故意刁难,进度缓慢。尹同跃一怒之下,辞退了外方人员,带着团队自己完成了安装调试。1999年5月18日,奇瑞第一台发动机点火成功,同年12月,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

    虽说造出了车,但没有生产资质,车就没法卖。2001年初,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把20%的注册资本无偿划给上汽集团,加入上汽,公司更名为上汽奇瑞。这下,奇瑞轿车登上了“7字头”目录,正式获得生产销售资格。有了资质,奇瑞发展迅猛。2001年,奇瑞轿车卖了2.8万辆,销售额超20亿。2002年,销量涨到5万辆,销售额40多亿。2003年,更是一口气推出QQ、东方之子和旗云三款新车,全年销售汽车超9万辆,销售额近80亿。QQ凭借可爱的外形和亲民的价格,迅速火遍全国,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除了国内市场,奇瑞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01年10月,奇瑞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轿车。2003年,奇瑞和伊朗SKT公司合作,在伊朗建立汽车整装厂,这是中国第一个出口的汽车整装厂。此后,奇瑞又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多个国家建立工厂,出口量逐年攀升。

    靠着和上汽的合作,奇瑞积累了资金和技术。2007年,奇瑞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同年,奇瑞脱离上汽,开始独立发展。摆脱束缚后,奇瑞加大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在研发上,奇瑞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取得了不少成果。2008年,奇瑞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等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截至2022年底,奇瑞累计申请专利25,000余件,授权专利17,000余件,发明授权专利占比37%,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在产品方面,奇瑞不断丰富车型。瑞虎系列SUV上市后,凭借出色的性能和性价比,迅速打开市场,成了奇瑞的拳头产品。后来,奇瑞又推出艾瑞泽系列轿车,进一步巩固了在轿车市场的地位。

    近几年,奇瑞开启多元化发展。2018年,奇瑞发布了高端品牌星途,进军高端市场。2019年,奇瑞控股集团与捷途汽车达成合作,推出捷途品牌,主打旅行+市场。2023年,奇瑞又推出新能源品牌iCAR,加速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如今的奇瑞,已经成为拥有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从默默无闻到国产之光,奇瑞用20多年,书写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