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揭秘:日本也曾生产“高配”桑塔纳

    【引言】

    1980年代,中国的大街小巷,桑塔纳是身份的象征,有钱人的标配。然而,你绝对想不到,同一时期,远隔重洋的日本,也生产桑塔纳!而且,它和我们印象中的“老普桑”完全不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个德国国民神车,怎么和日本车企扯上关系了?

    【第一高潮】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德国大众和日本日产,八竿子打不着的两家车企,居然合作生产桑塔纳?而且,日本的桑塔纳还是右舵、自动挡、五缸发动机,甚至还有定速巡航!这和我们熟悉的“老普桑”简直是天壤之别!难道是平行宇宙的产物?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发展过程】

    故事要从1980年代的日本说起。当时的日本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出口量巨大,赚得盆满钵满。但与此同时,外国车却很难打入日本市场。这看似是日本车企的胜利,但日本人却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贸易保护主义。为了避免潜在的政治风险,日本决定主动向欧洲示好,于是,日产和大众一拍即合,开始在日本生产桑塔纳。

    【第一低潮】

    合作初期,一切看似风平浪静。日产每年生产6万辆桑塔纳,计划到1988年达到12万辆。虽然日本人觉得桑塔纳“内饰简陋、座椅太硬”,但总体来说,销售情况还算稳定。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这表面的平静。

    【第二高潮】

    1985年,德国VDO公司为桑塔纳生产的一批零件出现了质量问题,导致自动挡车型会突然自行加速。虽然大众着手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日本并没有大规模召回。这一事件引发了日本国会对桑塔纳可靠性的调查,桑塔纳的形象一落千丈,日产也因此终止了与大众的合作。

    【第二低潮】

    合作终止后,桑塔纳在日本的销量一蹶不振,最终只卖出了5万辆。对于当时的日本消费者来说,桑塔纳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有些落后。日产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从德国汽车上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了后来的“霹雳马”车型上。这次合作,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大海,只激起了一点涟漪,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写在最后】

    日产生产桑塔纳这段历史,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场政治交易,而不是纯粹的商业合作。虽然结局并不完美,但它也反映了当时日本汽车工业的自信和 pragmatism。反过来想想,如果当年进口的是日本产的“高配”桑塔纳,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景象呢?或许,它会在中国市场上掀起更大的波澜,成为一代经典也说不定。

    【小编想问】

    如果当年中国引进的是日本产的“高配”桑塔纳,会不会比“老普桑”更受欢迎?难道我们错过了什么?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