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全球汽车行业迎来标志性节点:德国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奥迪相继宣布与中国科技巨头深化合作,前者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打造新一代智能座舱,后者全系车型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这一动向不仅标志着BBA(奔驰、宝马、奥迪)加速融入“中国技术生态”,更意味着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正经历“中国创新,全球赋能”的深刻变革。

一、宝马+阿里:大模型重塑智能交互体验
3月26日,宝马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技术,共同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座舱系统。根据协议,新系统将率先搭载于2026年量产的宝马“新世代”车型,而部分核心功能——如“用车专家Car Genius”和“出行伴侣Travel Companion”两大AI智能体,将于2025年4月上海车展首次亮相。

通义大模型的整合使宝马智能座舱实现三大突破:
- 自然语言交互升级:用户可通过连续指令同时完成导航、空调调节和娱乐操作,系统识别率和唤醒率高达99%;
- 场景化服务延伸:例如在长途驾驶中,AI能主动推荐休息区、预订充电桩并调整座椅姿态,形成“管家式”体验;
- 开放生态融合:系统支持第三方应用无缝接入,用户可通过语音直接调用支付宝、高德等高频服务。
宝马中国区CEO高乐表示:“与阿里的合作不仅是技术引进,更是联合创新。双方已设立AI实验室,探索车载大模型的前沿应用,成果将辐射全球市场。”
二、奥迪+华为:智驾系统首度“上车”燃油车型
相较于宝马的渐进式合作,奥迪的选择更为激进。2025年1月,奥迪宣布全系车型(含燃油车与电动车)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系统,成为首个全面拥抱华为智驾的德系豪华品牌。其中,即将于2025年中上市的全新奥迪A5L尤为瞩目——这是全球首款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纯燃油车型,采用华为双激光雷达方案,支持无图城市领航辅助驾驶。

技术突破与市场策略:
- 燃油车智驾难题攻克:华为针对燃油车机械结构复杂、控制响应延迟等问题,定制开发了动力总成与智驾系统的协同算法,确保刹车、转向等指令精准执行;
- 差异化竞争路径:奥迪A5L瞄准30万元以上市场,以“油车智能化”填补液态电池安全争议下的消费需求空白,同时延续品牌在北方市场的用户忠诚度;
- 全平台布局:除燃油车外,奥迪PPE纯电平台首款国产车型Q6L e-tron同样搭载华为智驾,实现“油电双线智能升级”。
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强调:“与华为的合作不是单方面技术采购,而是深度联合研发。华为智驾的本地化数据积累与奥迪的整车工程能力形成互补。”
三、从“市场换技术”到“双向赋能”:中国重塑汽车产业话语权
BBA的技术路线转变,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地位的质变。上世纪80年代,跨国车企以“市场换技术”模式进入中国,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外方手中。如今,中国凭借智能电动化先发优势,成为技术输出方:
- 奔驰加码中国供应链:继投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后,奔驰计划追加5.45亿元投入,强化本土化智驾能力;
- 技术反哺全球市场:宝马与阿里的联合实验室成果将应用于欧洲车型,华为智驾系统已通过奥迪渠道进入全球研发体系;
- 生态竞争取代单点突破:阿里大模型、华为智驾、比亚迪智驾数据闭环(日均训练里程达7200万公里)形成“铁三角”,构建起中国智能汽车的全产业链优势。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
BBA的“中国脑”战略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豪华车市场格局生变:华为智驾加持的奥迪A5L起售价下探至30万元区间,直接冲击理想L7、问界M7等新势力车型,而宝马的智能座舱差异化体验或重塑豪华品牌价值标准;
- 技术标准话语权转移:中国智驾方案通过BBA落地全球,有望挑战Mobileye、英伟达的传统主导地位;
- 合资模式创新:上汽奥迪、一汽奥迪分别采用Momenta与华为方案,体现“多技术路线并行”的灵活策略,为跨国车企在华合作提供新范式。
结语
当宝马用上阿里大模型、奥迪全面搭载华为智驾,BBA的“中国脑”选择绝非偶然。这背后,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更是全球汽车产业从“西方定义技术”到“东西方协同创新”的时代拐点。随着2025年上海车展临近,这场由技术重构引发的产业变革,或将书写更多“中国定义,全球跟随”的新篇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