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2025年销量目标锁定55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必须突破80万辆。内部文件显示,其最高挑战目标达到600万辆,相当于平均每天卖出1.64万辆车。对比2024年427万辆的全球成绩单,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必须保持超30%的年增速。东吴证券分析师指出,比亚迪今年智能化车型占比或超六成,海外销量将翻倍。

价格战背后的战略选择 “现在不是盯着利润表的时候,抢下地盘才有未来。”王传福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态。面对合资品牌燃油车的自杀式降价——君威、凯美瑞等车型价格腰斩至10万+区间,比亚迪选择用规模化摊薄成本:12万工程师团队支撑技术迭代,三电系统全自研的垂直供应链,让每度电池成本比对手低8%。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国内市占率已达33%,但管理层要求继续上攻。
比亚迪测算出未来四大增长极:合资品牌退让腾出百万级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带来200万辆空间、乘用车总量扩容100万辆、海外新增百万订单。尤其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印尼工厂明年投产,匈牙利基地同步启动,通过“核心部件中国造+海外拼装”模式规避关税。北美市场虽被标注为“禁区”,但南美卡车工厂已进入选址阶段。
2026年被定为全球化关键节点,比亚迪计划将L4级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系统打包输出。内部测试数据显示,搭载全新智驾方案的车型事故率下降47%,这项数据将成为攻占海外市场的核心卖点。值得注意的是,其海外车型溢价普遍高于国内,德国市场汉EV售价折合人民币超40万,比国内贵出50%。
腾势N9预售数据亮眼——首月订单破万,但业内人士指出隐忧:该车型70%订单集中在20-35岁群体,与传统豪华车用户画像存在偏差。更棘手的是,海外市场对比亚迪“技术派”形象的认可度远超国内,如何平衡内外市场品牌定位成为新课题。王传福在闭门会上承认:“高端化至少要熬过三代产品周期,现在只是起了个头。”
这场销量豪赌背后,是比亚迪试图用中国制造业的极致效率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当大众、丰田还在为电动化转型焦头烂额时,这个来自深圳的车企已经架起第二条战线——用智能化方案冲击国际巨头的技术霸权。数据显示,全球每卖出3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贴着比亚迪标,但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