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5 万级纯电轿车市场,小米 SU7 与特斯拉 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 堪称新旧势力的代表。本文以 SU7 2024 款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24.59 万元)和 Model 3 2025 款后轮驱动版(23.55 万元)为对比对象,从核心参数与技术维度展开专业分析。

小米SU7
一、性能与续航:SU7 实现全面超越
SU7 搭载 94.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达 830km,支持 15 分钟补能 350km,满足长途出行需求。其永磁同步电机输出 220kW 功率、400N・m 扭矩,零百加速 5.7 秒,极速 210km/h。而 Model 3 采用 62.5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634km,15 分钟快充补能 250km,电机功率 194kW、扭矩 340N・m,零百加速 6.1 秒。从数据上来看,SU7 在能量储备、补能效率及动力响应上均优于 Model 3。

小米SU7 Ultra
二、空间与设计:SU7 尺寸占优,Model 3 储物更实用
SU7 定位中大型车,4997×1963×1455mm 车身与 3000mm 轴距带来越级空间,后排膝部间隙达 105mm,但溜背造型导致头部空间略局促。Model 3 作为中型车,4720×1848×1442mm 车身与 2875mm 轴距表现中规中矩,682L 后备厢容积显著优于 SU7 的 493L。设计语言方面,SU7 融合运动轿跑元素,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Model 3 延续极简风格,风阻 0.22Cd,辨识度高但缺乏新鲜感。

特斯拉Model3
三、智能配置:SU7 生态闭环,Model 3 智驾硬件领先
SU7 搭载骁龙 8295 芯片,算力 30TOPS,标配激光雷达与 11 个摄像头,支持城市 / 高速 NOA 智驾功能。智能座舱集成小米生态,支持车家互联与第三方应用扩展。Model 3 采用 AMD Ryzen 芯片,车机系统流畅度稍逊,但 HW4.0 智驾芯片总算力达 720TOPS,纯视觉方案在算法成熟度上占优,不过 FSD 功能需额外付费(约 6.4 万元)。

小米SU7
四、舒适性与细节:SU7 配置丰富,Model 3 调校激进
SU7 标配前排加热 / 通风、10 扬声器、车载净化器及 67W 快充,底盘调校偏向舒适。Model 3 则配备前排加热 / 通风、方向盘记忆及隔音玻璃,悬架偏硬以强调操控性,动能回收系统需适应。两车均采用运动座椅设计,但 SU7 的 Nappa 真皮材质触感更优。

特斯拉Model3
结语:技术革新与品牌沉淀的抉择
SU7 凭借续航、动力、智能配置及空间优势,展现出后来者的技术实力,尤其适合追求高性价比与智能生态的用户。Model 3 虽在参数上稍逊,但特斯拉的三电技术积累、充电网络覆盖及品牌保值率(二手残值约 60%-70%)仍具优势,更适合注重长期使用稳定性的消费者。若以综合产品力为核心考量,SU7 的市场表现已证明其具备挑战 Model 3 的实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