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5年内开飞机上班?小鹏已接4000订单:2026年量产!

    栺簡唦头像栺簡唦头像
    栺簡唦03-25

    ——当堵车成为过去式,我们离「空中早高峰」还有多远?

    科幻片里的飞行器,正在变成你家的第二辆车

    昨天(2025年3月24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论坛上扔出一颗「未来炸弹」——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将在2026年量产,目前已斩获4000个订单。这辆能装进飞机、续航超1000公里的“变形金刚”,定价不超过200万,号称“考C1驾照就能开”。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想象一下:早晨8点,你开着SUV模样的「陆地母体」出门,堵在高架桥时按下起飞键,头顶的飞行舱立刻载着你以360公里/小时的速度直冲办公室。下班后,飞行器自动折叠收进后备箱,你又能像普通汽车一样去接孩子放学。何小鹏甚至放出豪言:“5年内,这种场景就会成为日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魔幻的是,这辆还没量产的飞行汽车,已经在河南某商场摆进展厅。围观群众拍下的视频里,大爷大妈们摸着碳纤维机翼感叹:“这不就是《流浪地球》里的那玩意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态度/观点】4000人花200万买「空中拖拉机」,是智商税还是真未来?

    1. 科技宅的狂欢VS普通人的迷惑

    当社交媒体被“打飞的上班”刷屏时,评论区早已分裂成两大阵营:

    • 科技信徒派:“堵车时一键起飞,这体验值回票价!”(来自深圳某IT公司CEO的预订用户原话)

    • 吃瓜群众派:“花200万买个会飞的拖拉机?我买辆保时捷不香吗?”(抖音热评)

    有趣的是,80%预订用户是高净值人群,70%是科技发烧友,还有20%是直升机驾照持有者。这暴露了飞行汽车的第一重矛盾——它究竟是富豪玩具,还是大众刚需?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技术突破背后的「骨感现实」

    小鹏确实拿出了硬核数据:

    • 飞行舱能吊着680公斤在-20℃极寒飞行

    • 5分钟学会起降的AI操控系统

    • 充电6次就能支撑5-6趟飞行任务

    但何小鹏也坦承:“现在开飞行汽车,就像2007年用第一代iPhone——很酷,但信号总断。” 量产要闯过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政策关:适航证还没集齐(竞争对手亿航已拿全三证)

    • 成本关:年产1万台才能回本,而传统飞机厂年产量不到千架

    • 安全关:网友灵魂拷问:“要是天上也堵车,会不会有‘空中追尾’?”

    3. 低空经济的「冰与火之歌」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列为重点,深圳已给每趟飞行补贴100-300元。但现实是:

    • 叫好:珠海航展上景区运营商狂订2008台,想开发空中观光路线

    • 叫骂:北京某小区业主联名抗议:“头顶天天过飞机,我家房价要暴跌!”

    这场争议背后,藏着更深的焦虑:当科技跑得太快,普通人该如何追赶?

    【结尾】我们嘲笑的是飞行汽车,还是被困在地面的自己?

    回看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时,围观者也曾嘲笑:“有这功夫不如多养几匹马!”如今,嘲笑者成了历史课本里的笑柄。

    小鹏的4000个订单,就像投向未来的4000颗火种。它们可能熄灭,也可能燎原。但至少有人在尝试回答那个终极问题:“如果汽车注定要飞,为什么不能是我们?”

    今日话题:

    #你会贷款买飞行汽车吗?#

    (评论区已自动开启“防坠毁模式”,欢迎来吵!)

    次阅读
    49评论
    20赞同
    收藏
    分享
    49评论
    2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