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自主汽车品牌正大显身手,尤其是在10万元以下的市场区间,无论是购车成本还是产品配置,都让许多消费者眼前一亮。3月20日,全新上市的2025款长安逸动PHEV(图片|配置|询价)(插电混动版)便是如此。这款车不光引入了先进的插电混动技术,其价格策略也非常吸引人。官方指导价8.49万元至9.99万元,结合购车基金及新能源国补政策后,实际购车成本进一步下探至5.69万元起。
新车基于“智慧新蓝鲸3.0”动力平台打造,提供三款配置版本,以“可插混、可增程”的双模驱动能力、145km纯电续航与1300km综合续航表现,以及低至0.96L的百公里综合油耗,重新定义了10万元级家用新能源轿车的价值标准。对于注重经济性与实用性的消费者而言,这款车型的上市,无疑为家庭出行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动力性能:全域混动技术实现“一车多用”
第三代逸动PHEV(品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源于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智慧新蓝鲸3.0”动力系统。该技术采用P1+P3双电机架构,通过全域智慧串并联控制,实现插混与增程双模式自由切换。其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43.31%,配合新研发的10层Hairpin扁线油冷电机,系统综合功率超过200kW,零百加速仅需6.8秒。

在实测中,这套动力系统展现出多场景适应能力:日常通勤可切换纯电模式,145km的CLTC纯电续航支持一周城市代步需求;长途出行则通过48L油箱与18.4kWh电池的组合,实现1360km综合续航,WLTC工况下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0.96L,综合使用成本约为0.27元/公里。

技术层面,i-EM智慧能量管理系统是节能表现的关键。该系统通过智能算法识别驾驶场景,自动优化动力分配策略。例如,拥堵路段优先使用纯电驱动以降低能耗,高速场景切换发动机直驱提升能效,而急加速时则启动三擎协同输出动力。软件与硬件的协同优化,让车辆在动力响应平顺性与能耗经济性之间取得平衡。此外,该动力系统已在长安UNI-Z等车型上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销量突破10万台,技术成熟度得到市场验证。

外观设计:简约风格契合家用需求
第三代逸动PHEV(用车口碑)延续了家族化设计语言,车身线条简洁流畅。前脸采用无边界格栅设计,搭配横向贯穿式LED灯组,视觉宽度得到延展。侧面腰线从前轮眉延伸至尾灯,配合17英寸轮毂,营造出稳重的车身姿态。
车尾通过分层式灯组与横向镀铬饰条强化立体感,隐藏式排气布局则凸显新能源身份。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770mm×1840mm×1460mm,2765mm的轴距为车内空间奠定了基础。整体设计兼顾了家用车的实用属性与新能源车的科技感,符合主流家庭用户的审美偏好。

内饰与智能配置:实用性与科技感并重
座舱布局以功能实用为导向,13.2英寸中控屏与10.25英寸仪表组成的双屏系统占据视觉重心。车机内置讯飞飞鱼OS4.0系统,支持高德地图、酷我音乐等应用,语音控制系统可精准响应导航设置、空调调节等指令。电子怀挡设计优化了中央通道空间,配合手机无线充电区域,提升了操作便利性。
储物空间方面,全车设置24处储物格,包含门板槽、扶手箱等区域,可容纳水杯、证件等随身物品。座椅采用皮质包裹,后排纯平地台设计保障了中间乘客的舒适性,ISOFIX儿童座椅接口则满足家庭用户刚需。


空间表现:家庭出行场景全覆盖
得益于2765mm轴距,后排膝部空间达到940mm,1.75米身高乘客可轻松获得两拳以上的腿部余量。500L后备厢可容纳3个24寸行李箱,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后,储物容积可扩展至近1300L,婴儿车、露营装备等大件物品均可装载。细节设计上,后备厢开口宽度达1080mm,取放物品更为便捷;车内设置的卡片槽、杯架限位器等,进一步优化了空间利用率。

安全防护:多重技术构建安全保障
在电池安全方面,金钟罩电池2.0技术通过IP67级防水、全温域智慧温控系统以及航空级铝合金外壳,确保电池在-35℃至55℃环境中稳定工作。车身结构采用方舟笼式设计,高强度钢材占比达65%,关键部位使用1500MPa热成型钢,满足C-NCAP五星安全标准。主动安全配置包含540度全景影像、车道偏离预警、6安全气囊等,其中全景影像系统在窄路会车时可自动激活,帮助驾驶者规避剐蹭风险。


购车政策与服务保障
长安汽车为新车提供五重购车权益(活动详情请咨询当地经销商):长续航版用户可享1999元抵6000元购车基金;全品牌置换补贴至高10000元;首任车主仅需599元即可获得价值3000元的充电桩及安装服务;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政策降低后期维保成本;基础流量终身免费与3年增值流量服务则减轻了用车支出。配合新能源国补政策,用户实际支付成本进一步降低,入门车型价格下探至5.69万元,与同级燃油车形成直接竞争。

第三代逸动PHEV的上市,展现了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务实创新。通过全域混动技术、超大纯电续航与亲民价格的组合,该车型精准解决了家庭用户对用车成本、续航焦虑与空间需求的痛点。对于日均通勤30公里左右的用户而言,每周一次充电即可满足纯电出行需求,配合0.27元/公里的综合使用成本,五年周期内相比燃油车可节省超3万元支出。在10万元级家用车市场,这款车型凭借均衡的产品力与高性价比,或将成为新能源普及浪潮中的重要推动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