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宝马集团齐普策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德合作迎来2.0时代

    汽车南宫说头像汽车南宫说头像
    汽车南宫说03-25

    2025年3月25日北京 ——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多次强调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并宣布宝马与中国的合作正式迈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2.0阶段”。这一升级不仅标志着宝马在华战略的深化,更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企业与中国创新生态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一、合作2.0阶段:从“本土化”到“共创共生”

    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宝马已深耕三十余年。齐普策指出,中国从“最大单一市场”逐步转变为宝马全球创新的核心引擎。2010年至今,宝马在沈阳生产基地累计投入约1160亿元人民币,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与创新中心。该基地全面应用AI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成为全球制造业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在合作2.0阶段,宝马的战略重心进一步向科技创新倾斜。目前,宝马已在华建立四大研发创新基地和三个软件公司,拥有超过3000名本土研发人员,规模居德国以外之首。齐普策特别提到,即将推出的“新世代”车型由上海设计团队主导开发,融合本土美学与前沿技术,专为中国市场需求定制。


    二、聚焦三大创新领域:AI、可持续出行与本土研发

    1. 人工智能:从生产到产品的全链渗透
    齐普策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合作的核心动能。宝马已在华部署超过200项AI应用,涵盖语音交互、自动驾驶研发、生产质量管控等领域。例如,沈阳工厂通过AI算法优化了电池组装精度,显著提升产品可靠性。此外,宝马正与腾讯、百度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探索生成式AI在个性化出行场景中的应用。

    2. 动力电池技术:中欧协同的典范
    宝马与中国供应链的深度绑定成为全球化合作的范本。2012年,宝马率先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开创中外动力电池合作先河。目前,双方正推进大圆柱电池的量产,该技术将应用于“新世代”车型。为支持欧洲市场需求,宁德时代已在匈牙利建厂,形成“中国研发—全球供应”的协同模式。

    3. 可持续出行:从新能源到智慧城市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为宝马提供了战略机遇。宝马在华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已超30%,并计划通过“新世代”平台进一步扩大电动化布局。齐普策还提到,宝马正参与中国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探索车路协同与能源管理系统的整合。


    三、全球化立场:反对保护主义,倡导开放合作

    面对欧盟近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争议,齐普策明确表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他指出:“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只会导致满盘皆输。”宝马的供应链始终联通中欧,例如匈牙利电池工厂的投建即体现了全球分工与本地化融合的平衡。

    齐普策呼吁行业以开放态度接纳全球创新资源。他援引“人工智能+”国家行动方案称,只有跨界融合才能推动汽车产业升级,而中国正是这一进程的“最佳试验场”。


    四、未来愿景: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

    齐普策用“家在中国”概括宝马的长期承诺:“这不仅是设厂或卖车,更是与中国结伴同行、共创未来。”随着合作2.0阶段的推进,宝马计划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齐普策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与零碳化转型,而宝马的目标是“成为这一变革的核心参与者”。


    从“市场红利”到“创新红利”,宝马与中国的合作已超越传统跨国企业的本地化逻辑,转向技术共生与生态共建。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当下,齐普策的发言不仅为宝马定调,也为跨国企业提供了“与中国创新共生”的实践蓝图。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