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车贩子给我2015年的轩逸(图片|配置|询价)报价4万,我反手把钥匙揣回兜里——开什么玩笑?这车加满油还能横跨三个省,发动机舱里躺着的HR16自吸发动机,可是比现在满大街的涡轮车金贵多了。
懂行的老司机都知道,直列四缸自吸发动机早被工程师调成了"永恒模式"。活塞两上两下的往复运动,天生就把震动抵消得干干净净,比V6少了偏磨隐患,比三缸少了帕金森式抽搐。修车厂老师傅说:"这机器拆开像乐高积木,每个零件都摆在明面上,不像现在的涡轮车,换个传感器都得拆半台车。"更绝的是它对92号汽油来者不拒,吃的是粗粮,吐的是绵密线性的推背感,现在某些带T的发动机加95号油还动不动亮故障灯,真不知道谁才是"祖宗"。

看着满大街电动车疯狂堆算力,我反而更珍惜脚下这台机械猛兽。自吸四缸的油门响应是刻在DNA里的条件反射,踩多少给多少的默契,连特斯拉的"狂暴模式"都学不会。日产的MR20发动机,156匹马力轻轻松松跑到20万公里不大修,现在某些混动车的1.5T才开5万公里就烧机油,这波到底是技术进步还是质量倒退?

更扎心的是保值玄学。我那台轩逸去年二手价突然逆势上涨,车贩子坦白:"现在年轻人专淘这种老自吸车,说是要收藏燃油车末代皇帝。"想想也是,当车企都在给车机装《原神》的时候,机械旋钮的阻尼感和发动机的声浪共鸣,反而成了赛博时代最稀缺的奢侈品。

下次有人劝你换车,直接把转速踩到4000转——听着自吸四缸特有的高频啸叫,摸着二十年都不卡顿的物理按键,你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工业浪漫"。毕竟在这个冰箱彩电满车装的年代,能陪你踏踏实实跑30万公里的,可能只剩这台老伙计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