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清晨,广州珠江新城某写字楼内,随着电子钟跳转到08:30,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18层LOGO突然熄灭。当LED屏亮起"广东小鹏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时,楼下证券交易大厅的欢呼声穿透玻璃幕墙——这一刻,资本市场用200亿资金投票,见证中国造车新势力完成历史性蜕变。

"战略升维"背后的三重密码
工商登记显示,此次更名绝非简单的行政更迭:注册资本从5.38亿增至50亿,经营范围新增"智能车载系统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前沿领域。知情人士透露,在更名前夜的董事会上,何小鹏亲手划掉了"科技"二字旁的"有限","我们要做的不是车企,而是移动智能终端的生态平台。"
从产品经理到生态操盘手
翻开小鹏的更名日志,三个关键节点耐人寻味:
2021年X9车型量产时同步上线自动驾驶订阅服务
2022年G9车型首次实现整车毛利率转正
2023年Q2财报显示软件收入占比突破25%
"以前大家问我是不是马斯克的模仿者,现在我要说,我们正在定义'中国式智能出行'。"在更名仪式上,何小鹏展示了一份特殊的PPT:页面上1024项专利墙中,73%属于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系统,这个数字让在场的博世工程师频频拍照。

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
更名次日,小鹏港股股价暴涨15%,带动整个新能源板块异动。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集团化架构赋予小鹏更强的资源调配能力,特别是在固态电池、飞行汽车等需要跨学科协同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新设立的"智能出行研究院"已吸引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团队入驻。

那些被忽视的细节
在更名现场,最醒目的不是红毯和聚光灯,而是走廊里贴满的旧版工牌——从"智能驾驶工程师"到"移动生态架构师",327名员工在3个月内完成了职业title的迭代。行政总监王敏透露:"有位老师傅把干了五年的'机械调试岗'改成了'智能系统适配专家',虽然工资没变,但天天熬夜学习机器学习。"

行业观察:更名潮下的中国智造
小鹏的更名并非孤例。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车企更名率达67%,"科技""生态"成为高频词。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提醒:"概念炒作需谨慎,真正的转型在于研发投入占比是否超过5%,以及专利转化率能否突破30%。"
当夕阳为小鹏总部镀上金边时,研发中心的大楼依然灯火通明。那些曾在车展上引发热议的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此刻正在代码洪流中进化。这场更名或许正如何小鹏在内部信中所言:"我们不是在改名字,而是在给未来十年写序章。"#30万级纯电SUV就选小鹏G9##小鹏G6邀您 春暖花开去智驾##小鹏X9如何兼得灵活空间及安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