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后驱+智驾+低电耗,只卖11万,比亚迪这是赔本赚吆喝?

    最近,比亚迪搞了件挺有意思的事。

    它在3月23日悄悄推出了秦L EV,一款11.98万元起步的中级纯电轿车,不仅全系标配高阶智驾,还破天荒地用上了后驱结构。

    要知道,在很多人眼里,后驱车=贵,=豪华,=不属于普通人的玩意儿。但现在,比亚迪把这事拉到了不到12万的价格段,硬生生把一场看似遥不可及的“驾驶体验升级”,变成了人人能碰的真香现场。

    你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车型升级?不,其实它更像是一种态度的表露——

    在油电切换、人车互动都被谈烂的当下,有哪个车企还愿意真心实意地把“操控感”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掰碎了塞进每一个价位段?

    比亚迪干了,而且是第一次在王朝系列里用后驱,标配高阶智驾,再加一堆舒适配置。

    它到底是认真搞技术平权,还是想靠“堆料”换流量?这事值得琢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在这个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时代,总有人愿意掏心窝子去换用户的尊重,那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真诚。

    对普通人来说,买车这件事从来都不是轻飘飘的决定。

    你可能会去看动力、操控,也可能会被空间、配置打动,但归根到底,大家想要的无非是一台开着舒服、用着省心、对得起钱包的车。

    所以当一台11.98万元起售的中级纯电车,开口就说自己是后驱,标配高阶智驾,不少人第一反应不是心动,而是怀疑。

    毕竟在多数人的认知里,后驱这事听起来太“遥远”了,就像日常穿的运动鞋忽然宣称自己能踢世界杯,你会第一时间想,这靠谱吗?

    但你要真仔细看看秦L EV干的那些事,会发现它不只是嘴上功夫。

    首先,它是比亚迪王朝系列里,第一次用上后驱平台的车。后驱意味着什么?更好的操控平衡,更自然的转向手感,尤其是在城市里转弯、掉头的灵活度,真不是前驱那种拉扯能比的。

    再往底盘看,前双球头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挂,说实话,这套结构放在15万元以上的车都不一定标配。

    它的好处就是过弯更稳、颠簸更少,尤其对追求驾驶质感的人来说,这是底子里的功夫,不是用几个花哨功能能弥补的。

    空间方面也不含糊,车长4720mm、轴距2820mm,加上84.8%的得房率,说白了就是你后排坐三个大人都不会挤,还能翘个腿。

    连后备箱都装得下460L的大行李,再来个前备箱65L,小家庭周末自驾、短途出游完全没压力。

    再说续航,545公里,电耗只有10.8kWh,电车圈子里这表现已经算挺抠电的了。

    特别是官方明确说测试是在25℃下跑的,不是那些寒风中造梦的“实验室数据”。

    当然,最热的点还是智驾系统。别的品牌还在搞“高配选装”、“选配得上万”,比亚迪一上来全系标配三目前视摄像头、环视摄像头、雷达传感器,啥高快领航、自动泊车、遥控泊车、记忆路线,通通给你安排上了。

    就冲这一点,很多人调侃,比亚迪这是不留后路地把科技倒进平民车里。

    但老实说,对于预算只有十来万的人来说,这不就是最理想的状态吗?花得起的钱,买得起的安心。

    说到底,大家不是非要买“科技”,而是想要一种没有技术门槛的体验感,不需要学术级操作,也不怕开车变打仗。

    比亚迪这波,就是在告诉消费者:你不用非是“懂车帝”,也能体验一次高阶智驾。

    它在用一种非常实在的方式,让“智驾”和“驾驶感”这两个原本属于高端车圈的标签,慢慢贴近了生活里的老百姓。

    问题来了。

    当一辆后驱中级车做到11万起步,标配高阶智驾、堆满舒适配置、续航也够用,空间不小,操控也不差,消费者到底还能挑出什么毛病?

    还真有。

    不少网友开始讨论一个核心问题:比亚迪到底是“技术下放”,还是在“堆料打价格战”?技术下放听起来是件美事,但价格战可不是所有人都欢迎。

    一方面大家拍手叫好,说比亚迪是真把高端体验变成了大众福利,谁家十万出头能做到这配置?另一方面也有人隐隐担心,车卖得越来越便宜,是不是意味着哪儿省了料?用个三五年之后,会不会开始各种小毛病不断冒头?

    更敏感的车主甚至开始反思,这种“全系标配”的背后,是不是牺牲了研发成本的稳定性?会不会以后买车像买手机一样,三个月一降价,半年一换代,刚买就后悔?

    在消费分级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大家都想花得少,但也越来越怕被“喂快了”。性价比固然香,但过了头,有时候也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焦虑:

    这车到底是为我造的,还是为数据造的?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并不关心这车的参数到底多炸裂,而是问出了另一个问题——

    如果一辆11万的车就能配上这些,那之前买15万、18万、20万那些车的车主,到底是冤了,还是看清了现实?

    这个问题,没人能马上给答案。但比亚迪已经开始重新定义“值不值”,接下来的牌,要不要跟,各家车企心里恐怕也开始打鼓了。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