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奔驰CEO的中国密码:如何让“第二故乡”成增长引擎?

    123头像123头像
    12303-24

    近日,奔驰CEO康林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的一句“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引发全球汽车行业震动。这一表态不仅是对中国市场战略地位的肯定,更揭示了奔驰深耕中国20年的底层逻辑——从“市场征服者”到“本土创新者”的角色蜕变。在全球车企激烈争夺中国市场之际,奔驰如何用一套“中国式打法”实现销量三倍增长,并成为首个将中国定位为“下一代电动车中心”的欧洲豪华品牌?答案藏在三大关键布局中。

    一、研发本土化:从“技术输入”到“反向输出”

    奔驰打破“欧洲研发、中国生产”的传统模式,构建了德国以外最庞大的研发网络。北京研发中心主导新能源技术开发,上海团队则聚焦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市场,更反向输出全球。例如,中国团队开发的MB.OS操作系统智能管家功能,已应用于新一代电动车并亮相上海车展。康林松特别提到:“与中国工程师合作时,他们追求极致的创新精神,这正是我们的竞争优势。”这种双向赋能模式,让奔驰在电动化转型中跑出“中国速度”。


    二、产品定制化:7款专属车型背后的“中国密码”

    奔驰深谙“得中国者得天下”的法则,将本土化从“加长轴距”升级为全链路定制。2026年投产的长轴距GLE SUV和纯电MPV,专为中国家庭出行场景设计;2027年前推出的7款中国专属车型,更将整合本地数字生态。以最新发布的电动车为例,其850公里续航、11度电/百公里的能效表现,直击中国用户“续航焦虑”痛点。康林松强调:“在中国发明的成果将应用于全世界”,这种“以中养全球”的策略,重塑了跨国企业的创新范式。

    三、投资长期化:140亿欧元背后的“战略定力”

    从2003年与北汽合资至今,奔驰在华累计投资超1140亿元,近五年研发投入达105亿元。2025年新增的140亿欧元投资,重点用于扩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技术。这种“滚雪球式”投入的背后,是奔驰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绑定——中国不仅是其最大单一市场,更贡献了全球1/3的电动车销量增量。正如康林松所言:“只有持续投入才能赢得未来,我们正在把中国变成奔驰的新技术策源地。”

    结语:

    当跨国企业纷纷喊出“在中国、为中国”,你认为哪种本土化策略最能赢得消费者?是像奔驰这样重金投入研发,还是快速推出本土化产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