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长城掌门人怒怼行业潜规则:非技术之过,乃良心缺失!

    在某车企技术发布会上,一位博主突然抛出犀利问题:“国产车生锈究竟是不是技术缺陷?”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冷笑回应:“工艺问题尚可补救,良心问题无药可医!”刹那间,现场气氛紧张到极点。

    汽车防锈其实早已不是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车身钢板处理需历经酸洗磷化、电泳、喷涂三道关键工序,犹如三道“保命符”,但全套工序走下来,成本会增加近5000元。然而,部分车企为降低成本,竟直接砍掉酸洗环节,在电泳涂层上偷工减料,更有甚者,将双面镀锌板换成普通钢板。这些暗箱操作,能让单车成本直线下降8%。据某零部件供应商透露:“如今车企的比价单上,防锈工艺都成了可选项。”

    置身河北徐水工厂的车间,正在流水线上组装的二代枭龙MAX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其车门铰链采用德国进口镀层技术,底盘支架运用军用级磷化处理,就连车架接缝处都额外涂抹了0.2mm的密封胶。这些增加的看不见的成本,使得这款车比同级竞品贵了1.2万元。车间主任拍着车门坚定地说:“我们不卖徒有其表的铁皮盒子,卖的是十年都不会烂的移动资产。”

    定价13.88万的枭龙MAX正试图改写行业规则。当竞品纷纷用塑料件替代金属部件时,它的引擎盖下藏着75%高强度钢骨架;当其他车企缩减电池防护层厚度时,它的电池包却能承受2米高空坠落测试。有经销商无奈吐槽:“这车利润空间比某些品牌少三分之一,不过客户试驾完总会追问防锈保修期。”

    二代Hi - 4混动系统更是凸显了魏建军的执着。这套四驱系统在时速40公里以下强制启动后轮驱动,雨天路滑时自动切换四驱模式。工程师团队测算得出,增加的四驱模块让每辆车成本多出4000元,却能降低23%的湿滑路面事故率。技术总监指着实验室里正在进行盐雾测试的车架感慨:“现在车企宣传续航精确到小数点,却没一家敢公布防锈工艺参数。”

    某新势力品牌去年被曝光车门生锈,其CEO却轻描淡写地称:“不影响使用的小瑕疵,没必要太较真。”这种态度正在侵蚀中国汽车工业的根基。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显示,国产车3年内出现锈蚀的比例从2018年的12%飙升至如今的37%。消费者也开始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某自主品牌去年因生锈投诉大量增加,二手车残值率暴跌18%。

    站在碰撞实验室的观察窗前,魏建军凝视着正在接受撞击测试的新车,坚定地说:“当整个行业都在比拼谁更能偷工减料时,我们偏要证明,厚道造车同样能够立足市场。”玻璃的另一面,重达3吨的摆锤狠狠砸向车身,覆盖着防锈涂层的车架稳如泰山,纹丝未动。这位固执的河北老板或许不擅长互联网营销,但他始终铭记30年前造出第一台皮卡时,老师傅的叮嘱:“车是保障人命安全的,不是资本用来做局的工具。”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