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了一整年的反内卷、厮杀、征战过后,吉利汽车交出了一份史上「最漂亮」的年度财报。
3月20日,根据吉利汽车发布的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2024年,吉利汽车的总收入首次突破2400亿元,同比增长34%,创造历史新高;全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66亿元,同比增长213%;毛利总额大幅提升至382亿元,毛利率达到15.9%;净现金水平上升40%至398亿元,储备充裕!
从财务基本面来看,这份增收、提量、全线飘红的成绩单不仅在吉利内部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在外部进一步唤醒了市场对于下一阶段对于吉利的展望和期待。
尽管在财报发布会后的媒体沟通会中,吉利汽车桂生悦谦逊地表示,「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2024年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更多还是增强信心的一年」,但并不妨碍人们仍然能够清晰的识别吉利调整的过程,以及这些数字中所承载的含金量 。细心的话可以看到,从去年4季度开始,协同造车带来的规模效应,已经让吉利进入到一个日赚8亿的时代。
可见整合带来的最大价值,是让吉利创造一个新的蓝海,而不是再和中低端市场陷入低纬竞争。整合!让吉利告别低纬,迈向了高纬,能够靠品牌、靠质量、靠文化、靠技术驱动...不断构建一个新世界。
文|Wind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1
「34%增收为吉利创造全新增长模型!」
尤其在2024年这样的一个怪象丛生、内卷不断的汽车市场,吉利今天的这份史上规模最好、利润最佳的年度财报,透视的不仅仅是短期的向好,更是对一家企业的经营韧性、体系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涉及到战略转型、发展趋势判断以及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
了解吉利汽车经营基本面的人都知道,在过去一年国内市场两头承压的复杂环境中,吉利汽车的主要营收来自2个环节:销售收入和技术服务变现。
2024年全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217.7万辆,同比增长32%。其中,新能源销量达到88.8万辆,同比增长约92%;和以燃油车为代表的高歌猛进。数据显示,以星瑞为代表的产品车系,在燃油车式微的大环境里,目前仍然保持着月销过万的猛烈势头,帮助吉利稳稳坐在“中国品牌燃油车销量第一”的宝座。在此基础上,2024年,吉利汽车的整车收入达到2030.61亿元,同比增长36%。

这种围绕着不同能源形式、不同车型在规模化上的「全面开花」,被视为撬动去年吉利在整车销售、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除了规模增长,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带来的单车收入的稳步提升,为这一轮吉利在营收和利润等关键数据「更胜一筹」提供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吉利汽车的单车平均收入10.7万元一台 ,同比增长2.5%。其中,吉利银河E5销量稳定破万,成为15万内最强纯SUV;极氪单车平均售价更是近30万,在豪华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相比于整车销售业务给人以「情理之中」的增长,吉利这一轮带来外界的「惊喜感」还得益于多元化业务的开花结果。
长期关注吉利财报的人可能会了解,从2019年开始,吉利几乎每年都会新增一项非整车销售的收入项,2021年的动力电池包销售业务,2022的知识产权许可,2023年的合作制造收入。而在过去一年,仅上半年,吉利围绕着技术授权带来的直接营业收入就达到198.25亿元,占据非整车业务的18.5%;同时,电池包标准化率提升至80%、电驱系统自制率突破60%等等这些数字,让吉利将新能源车型毛利率推升至21.3%,较燃油车业务高出7.2个百分点。

此外,围绕着国际业务版图的持续拓展,过去一年,吉利还在全球化战略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海外出口累计销量达到41.45万辆,同比增长超57%,不仅超额完成了38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更在中东、亚太、非洲、拉美、欧洲等多个区域深化布局,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总的来看,吉利2402亿元营收规模的背后,既不过分依赖单一产品,也不是背靠局部技术或某个单一市场。而是基于新能源、技术输出、以及全球化三大战略的深度融合,通过高端品牌提升溢价能力、通过技术授权扩大生态影响力、通过海外布局扩大增量市场,来形成的一套「可持续、高活力」的增长模型。
2
「协同造车的规模效益,让吉利日赚8亿!」
除了产品、技术层面的爆发,行业观察人士看来,吉利在这份「漂亮」财报的收获,离不开去年开始吉利从「广铺盘子」到「协同造车」的战略转向。
仔细翻看财务数据,在吉利汽车2400亿元的全年营收中,有将近1/3也就是800亿营收来自四季度的全线拉升,若以3个月为周期进行参考,约等于2个理想,5个小鹏。
其中,去年第四季度,吉利银河的累计销量约为20.8万辆,环比增长显著,占据全年销量约40%;极氪汽车交付量达7.93万辆,环比增长24.1%,创历史新高;领克方面,尽管财报未明确拆分四季度销量,但根据全年数据及市场表现推测,领克四季度销量或为全年高峰。
要知道,这些品牌均是吉利推动战略转型落地的重要承接对象,在去年四季度不约而同地进入「强劲增长周期」。如果按照时间线拆分,恰与去年9月吉利《台州宣言》落地,宣布企业从战略扩张进入到战略聚焦的全新阶段的时间节点不谋而合。

方法的来源是企业的实践,初期阶段不止外界,内部对于整合带来的价值某种程度上都充满了未知,阻力远大于动力。如果按照老思路,吉利无非是打价格战、内卷,但通过改变、创新和战略调整,吉利同样开拓新的成长路径。吉利用结果证明了在《台州宣言》的指导下,吉利的战略正确。
这种围绕着集团内部之间资源协同、通力合作所带来的正向效益和正向反馈,不仅带来吉利在四季度营收、销量、利润的全线拉升,回看过去一整年的发展框架,也令吉利在一个愈加竞争激烈、内卷的市场环境中,塑造出一个「高容错、高舒适度」的发展空间。
财报显示,在整合资源、精益管理后,吉利的销售与行政费用率均得到一定程度地缩减,销售费用率下降1个百分点至5.5%,行政费用率则下降至2.0%,相比行业内很多新势力动辄15%、20%的销售费用率,也让外界开始看到,从四季度开始,吉利不仅会赚钱,更会省钱。

随着接下来规模化效应的释放,以及极氪、领克双品牌整合后,以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为目标,开启新一轮内部管理变革,可以预见,还将会带来4个层面的利好:1、协同研发、生产降本;2、组织管理效率提升;3、盈利能力增强;4、协同技术优势。尤其是极氪在掌握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也能更大程度上为吉利在全栈自研与软硬件结合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某种程度上,「协同造车」的本质,是将分散的资源转化为系统性竞争力,通过研发、生产、管理的深度协同,实现了开源节流。从财务报表上,既解决了成本的问题,又解决了利润的来源。这也就意味着在行业陷入价格战与技术内卷时,凭借这种「协同效应」的优势,吉利时时刻刻都能以更低的试错成本、更快的技术迭代速度和更灵活的市场响应能力,持续扩大规模化优势。
3
大投入,快产出!吉利迎来技术驱动的「闭环时代」
在汽车产业长周期竞争中,吉利始终相信唯有「先啃硬骨头」才能建立结构性优势,当别的车企停留在形式创新、应用创新,吉利做的,是用技术迭代来换得规模化的红利。
过去几年,吉利可能并非是在技术层面说得最多、最惹人瞩目的,但在投入上一定是最舍得的。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间,吉利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100亿元,每一年都在逐步提升,研发费用率长期保持在5%-7%的高位;其中2024年,聚焦新能源和智能化,强化产品核心竞争力,研发总投入达到104亿元,相比2023年的78亿元增长约33%。

围绕着这些投入以及在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升级,在这个过程,吉利踏实、系统性地解决了很多难解的课题,而不是象征性地加一两个「噱头」性的功能点。例如,吉利的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11合1智能电驱等在内的高价值三电技术在过去一年陆续在银河E5、银河L7EM-i等最新车型上应用,打造新能源安全体系力。
如今,随着规模化的上量、单车收益和成本的改善,吉利过去在技术上的投入逐渐被摊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吉利已经到达了一个「红利期」和「产出期」。
更重要的是,凭借着这种技术迭代而来的强大体系力,吉利还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代际时间差」。简单来说,就是在其他企业规模化车型已经成熟,甚至开始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吉利在插混和纯电,甚至燃油车等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才刚刚推出。以一家正处于规模爆发期的企业的自然线性增长规律来看,换句话说,吉利汽车的势能才刚刚开始展现。

此外,随着智能化成果由投入期逐步进入了收获期,吉利还是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通过「天地一体化」等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卫星互联网科技新基建,打造了一张「智能科技生态网」。不久前,吉利发布的统一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千里浩瀚,更是通过 5 大层级(H1-H9)架构实现智驾平权和安全平权。
按照规划,今年,吉利还将陆续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包括银河星耀8、极氪9X、领克900 EM-P等,开启产品大年。随着吉利新能源车型的密集投放和AI智驾全面普及,以及吉利内部战略整合的进一步深化,围绕着「技术红利」的进一步释放,2025年的吉利汽车还将会在营收、利润和销量等核心数据的上扬有更大程度的体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