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油电同速”!比亚迪连打三张技术牌,要革了燃油车的命?

    奇妙豆花0Ka头像奇妙豆花0Ka头像
    奇妙豆花0Ka03-18

    5分钟补能400公里,比亚迪又从技术宝库掏出个“重磅家伙”。3月17日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称推出超级e平台。此平台由全域千伏高压架构、闪充电池、兆瓦闪充系统和三万转电机构成。仅从参数方面考量,比亚迪的多项技术在全球量产车型技术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

    一句“油电同速”的宣告,简直在汽车产业引发一场地震。王传福宣称,比亚迪旨在使电动车的充电时长缩短至与燃油车加油时长无异,达成充电速度“油电同速”的目标。

    年初的全民智驾、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再到如今的超级e平台,比亚迪接连打出三张技术牌,其电动化布局的步伐不断加速。这种技术与价格结合的营销打法,把当下市场竞争推到新高度。对于在智能驾驶、三电技术储备匮乏的车企而言,很快便会被拉开差距。

    当然,吉利、长安等车企亦在飞速追赶。比亚迪欲在新能源汽车的激烈角逐中稳居王座,其技术“护城河”务必要拓得更深、扩得更宽。

    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速度新突破

    发布会前,比亚迪的“兆瓦闪充”就在市场搅起不小风浪。

    1MW(即1000kW)的充电功率,于乘用车市场的充电功率而言,处于第一梯队。特斯拉准备在中国铺开的V4超充桩,支持乘用车车型的最大充电功率为500kW;小鹏S5液冷超充桩峰值功率为800kW;岚图VP1000虽能达1000kW峰值充电功率,但3分钟内仅能充电167公里。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可实现全球量产最高充电电压1000V、最大充电电流1000A,搭配支持10C充电倍率的闪充电池,1秒能充电2公里,5分钟就能补能400公里。

    王传福以燃油车补能之事为例,燃油车加油一次耗时大概5 - 8分钟,其续航里程约为500公里。也就是说,凭借“兆瓦闪充”,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燃油车加油速度,从而进一步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

    10分钟完成补能当属较为理想的状态,而这需要电池、充电桩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协同运作。在发布会现场实际体验充电发现,兆瓦超充补能在20秒左右达1MW峰值功率,补能1分钟后功率开始下降,但能稳定在645kW水平,这数据已优于市场大部分超充桩。

    比亚迪宣称,其自研的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闪充系统最大功率可达1360kW,而占地面积仅为1.5平米。市场上快充桩的充电线颇为笨重,与之不同的是,比亚迪兆瓦闪充的充电线较为纤细,女车主拉动起来亦能轻松自如。

    1MW闪充仅仅是比亚迪此次技术突破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表示,为匹配超高功率充电,比亚迪研发了1500V车规级SiC功率芯片,这芯片为比亚迪全栈自研。

    此外,比亚迪还研发了闪充刀片电池,靠超高速离子通道技术让电池内阻降低50%,双电子流通道使电池产热降低50%,加上超稳定自修复SEI膜,电池寿命提升35%,既大倍率又长寿命。

    比亚迪超级e平台的另一关键部件为电机,其转速高达30511rpm,远超小米SU7 Ultra搭载的V8s(27200rpm),单电机功率达580kW。在这电机助力下,汉L EV最大马力1102匹(总功率810kW),百公里加速2.7秒,最高极速达305km/h。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罗红斌称,3万转电机不仅能提升车速,还可大幅减轻电机重量、缩减体积并提高功率密度。他举例称,当下电机节省出的空间足以放置一个20L的行李箱。

    超级e平台将首发于比亚迪汉L EV(预售价27 - 35万元)和唐L EV(预售价28 - 36万元)。比亚迪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透露,汉L、唐L还将首发DM - p混动技术。随着这些车型上市,比亚迪在B级车市场又要掀起大浪。

    比亚迪对燃油车的最后宣战

    推出超级e平台,不只是刷新技术参数,更是比亚迪对燃油车的最后宣战。路天在发布会上直言,汉L、唐L推出后,新能源汽车在30万元价格带性能就能对标千万级跑车,燃油车只剩情怀。

    尤其当充电焦虑的最后一层纸被捅破,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速度会加快。去年比亚迪所产425万辆新能源汽车里,插混车型占比近乎六成。

    纯电车型销量欠佳,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消费者对补能效率的担忧。比亚迪想用“技术降维打击”重塑用户认知:快充技术普及会大幅降低纯电车型使用门槛,吸引因补能效率犹豫的消费者。

    接下来,比亚迪还有秦L EV、海豹05等一系列车型发布,超级e平台发布后,这些车型有望技术下放,实现更高补能效率。

    当前纯电市场受到“高端车型快充得以普及、中低端车型效率欠佳”这一结构性矛盾的束缚。比亚迪通过技术下沉,有望在中端市场形成“快充普及化”示范效应,进一步挤压燃油车生存空间,倒逼其他车企加速高压平台研发。

    如前所述,比亚迪的兆瓦闪充需电池、平台架构到充电桩等多层面配置支持才能实现。尤其其全栈自研的1500V车规级SiC功率芯片,会卡住很多车企。只要短期内技术不被超越,比亚迪就能凭“技术”在行业领先。

    现实很残酷。过去理想、极氪等车企推出过快充车型和充电桩,但用户实际体验总比实验室极限数据差,所谓5C充电倍率实际只有3C左右。

    此前岚图汽车推出VP1000之际,新能源技术充配电系统总监严康透露,后续大规模投建的场站将仍以300kW - 600kW充电桩为主。

    对于兆瓦闪充的具体落地情况,王传福只说会建4000座闪充站,但没透露更多落地时间信息。

    相比之下,截至目前,极氪、小鹏超充桩建设数量约千座,蔚来、理想约2000座。

    此外,比亚迪兆瓦闪充工作时,超充桩搭配了适配的储能系统,但发布会上比亚迪对此提及甚少。在主电网短期无法满足超充桩用电需求时,比亚迪在储充配套方案上需大规模建设。

    比亚迪补能体系能否快速跟上,乃此项技术能否切实惠及消费者的关键所在。当然,比亚迪也考虑到短期内超充桩的建设无法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于是将之前腾势才具备的“双枪充电”技术应用到汉L、唐L车型上,并且借助“智能升压”充电技术来提高补能效率。

    能够发现的是,比亚迪正在努力使补能效率不再成为电动车的短板。这场“油电同速”的革命,或许较“油电同价”更具影响力,它直接变革用户体验,进而影响消费抉择。

    当然,比亚迪这场革命能否成功,还取决于能否让用户相信“充电比加油快”,并且要让电网和电池寿命能够承受“兆瓦级”的冲击。如果这一难题得以解决,2025年或许会成为燃油车命运的转折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