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芜湖长江三桥被一场“未来感”拉满的科技秀点燃!200辆奇瑞智驾车列队自动驾驶跨越天堑,仿佛科幻电影照进现实。但这场秀的深意远不止于此——它既是奇瑞对28年前建厂初心的致敬,更是一封向全球智能汽车赛道宣战的檄文。

科技与历史的“跨江对话”
时间倒回1997年3月18日,芜湖城北荒滩上打下第一根桩基,奇瑞用自主研发打破外资技术垄断;2000年,200辆风云轿车驶过长江大桥,见证中国汽车工业觉醒。而今天,同样是长江之畔,200辆智驾车以“无人驾驶”姿态完成跨越,从“人控机械”到“机器赋能”,奇瑞用技术迭代书写了一部中国汽车进化简史。


猎鹰智驾:有路就能开,5万块的车也要标配?
这场秀的核心技术“猎鹰智驾”,堪称奇瑞智能化战略的王牌。它采用端到端无图方案,不依赖高精地图,真正实现“有路就能开”。更狠的是,奇瑞宣布2025年全系车型标配该系统,连5万级的小蚂蚁都不放过!业内人士直言:“这相当于把特斯拉FSD和比亚迪天神之眼拖入价格战泥潭。”

数据揭秘:全球1500万用户喂出来的“技术护城河”
奇瑞的底气来自哪里?一组数据值得玩味:业务覆盖100多国、年销260万辆、海外出口连续22年第一。海量用户驾驶数据反哺算法,让猎鹰智驾的决策模型更懂中国路况,甚至能应对南美泥泞山路或中东沙漠公路。用奇瑞博士团的话说:“我们的智驾系统,是被全球路况‘毒打’出来的。”

行业地震:从价格战到技术战,谁会被淘汰?
当比亚迪用7.88万的海鸥(图片|配置|询价)普及智驾,奇瑞直接把门槛砍到5万级,二线品牌已瑟瑟发抖。博世高管透露:“比亚迪发布会后,车企老总凌晨四点还在讨论对策。”而奇瑞更狠——内部整合大卓智能研发团队,挖角极氪技术大牛,甚至计划收购外部智驾团队。这场战役的本质,已从“拼配置”升级为“拼数据生态与量产速度”。

长江潮涌,科技奔流。28年前那家从“小草房”走出的车企,如今正用智驾车队勾勒未来出行图景。当奇瑞喊出“油电同智”时,一个更残酷的竞争维度已然开启:未来的马路上,不会智驾的车,或许连“配角”都当不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