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福特汽车宣布,其德国萨尔路易斯工厂将在11月正式停产福克斯车型。同日,马自达确认将停止生产轿车“马自达6”。该车型在日本市场已于2024年12月停产,海外生产也将随着零部件库存的消耗逐步结束。

福克斯的停产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自1998年上市以来,福特福克斯曾是欧洲紧凑型轿车市场的标杆。
2005年9月,长安福特在中国投产第二代福克斯,使其成为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的经典家用运动轿车。2010年,第二代福克斯全球年销量突破100万辆,2016年,第三代车型国产后,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销量的30%。
然而,2018年推出的第四代福克斯却成为分水岭,其三缸发动机与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的搭配引发大规模质量投诉,直接导致北美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5.2%骤降至2023年的1.8%。
福特欧洲区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福克斯单车利润率仅为2.3%,远低于F-150猛禽的18.7%。福特CEO吉姆·法利在2024年Q4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低利润车型无法支撑研发投入。”
未来,公司将聚焦电动皮卡和高端越野车型的研发。这一战略调整与财务表现密切相关—福特2024年全球净利润的67%来自F系列皮卡,而轿车业务已连续五年亏损。
相比之下,马自达6的停产则凸显了技术路线的演变。2002年至2015年间,马自达6凭借创驰蓝天技术实现了年均8%的燃油效率提升,但在涡轮增压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下,坚持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策略让其竞争力下降。2023年,马自达6全球销量仅4.2万辆,不及丰田凯美瑞的十分之一。
马自达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同样面临挑战。2024年推出的纯电车型EZ-6(基于长安深蓝SL03平台)在中国市场上市首月销量不足500辆。
分析人士指出,共享平台策略虽然降低了研发成本,但也削弱了品牌的独特性。马自达在电动化进程中仍未找到明确的技术差异化路径。
两款曾年销百万的经典车型逐步退出市场,反映了传统车企在技术升级与盈利压力之间的权衡,停产的背后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严峻现实。
▲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伊斯特立场,部分资讯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