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街头的多位小米SU7 Ultra(图片|配置|询价)车主因在城市道路狂飙近200km/h被查处,这一速度已超过我国高速公路限速标准66%!交管部门紧急约谈车主签署安全驾驶协议,这场由智能电动车引发的"速度危机"正在发酵。

作为小米汽车旗舰车型,SU7 Ultra搭载的1548匹马力堪称"性能怪兽"。但实测数据显示,其0-100km/h加速仅需2.78秒的特性,让不少车主在未完全适应操控时就贸然"试剑"。某汽车论坛用户自曝:"轻踩电门就有强烈推背感,新手根本把控不住。

对此,小米官方早有预见。据产品手册披露,新车在300公里磨合期内将强制开启三重安全防护:最高时速锁定140km/h、动力输出限制、禁用Boost/弹射/赛道模式。但仍有车主通过特殊手段破解系统,某汽车改装店老板透露:"最近接到不少解除限速的咨询,我们明确拒绝了这类请求。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风波恰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关键节点。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Q1新能源车事故中,因动力过剩导致的失控占比达27%。业内专家指出:"车企在追求性能参数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就像给用户一把利剑,得先教会正确握剑姿势。"

部分小米体验店已增设模拟驾驶课程。但消费者王先生坦言:"试驾时只顾着体验推背感,根本没注意安全提示。"这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让智能汽车的"驯兽"难题浮出水面。
这场风波给行业敲响警钟:当电动车性能突破物理极限,如何平衡速度激情与道路安全?或许正如某车企工程师所言:"真正的智能汽车,应该具备感知驾驶者能力的AI系统,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限速锁死。"在技术狂奔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理性的驾驭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