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聚焦:智驾突转酿事故,车主质疑系统缺陷
2025年3月12日,一段智界S7(图片|配置|询价)车主投诉视频引爆网络。画面显示,车辆在智能驾驶模式下直行时,突然无预警执行90度右转,车主紧急接管后失控撞向绿化带,维修费用高达19万元。车主表示,全程未收到语音提示或转向预警,质疑系统存在“失控缺陷”。

官方回应:非智驾失控,司机操作成主因
智界汽车当日发布声明,称事故发生于1月25日江苏苏州。经后台数据分析,导航规划右转时,驾驶员持续踩下加速踏板(电门),导致系统未能提前减速。临近路口,因刹车踏板介入退出智驾,驾驶员接管后人驾状态入弯速度过快(62km/h),最终失控碰撞。官方强调:“智驾失控”不属实,呼吁用户转弯时提前减速。
数据矛盾:70km/h vs 62km/h,责任归属引争议
车主与官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车主称事故时车速为70km/h且处于直线行驶,而官方数据显示入弯速度为62km/h。对此,车主质疑:“若系统规划右转,为何未提前减速?紧急接管时已无反应时间,责任岂能全推给驾驶员?”
行业案例频发:智驾争议非孤例
此次事件并非智界S7首次因智驾问题引发关注。此前有车主反映,自动泊车时车辆突然撞向后方;高速行驶中智驾退出导致碰撞护栏;甚至有未上牌新车开启高阶智驾后失控。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自动驾驶技术仍属辅助功能,过度依赖易酿风险。
专家解读:人机协同需规范,车企责任待明确
某自动驾驶技术专家表示:“智驾系统依赖传感器与算法,复杂路况下可能误判。但驾驶员始终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车企需加强用户教育,明确系统边界。”律师则建议:“事故责任应依据数据及车辆设计缺陷综合判定,若系统存在设计瑕疵,车企需承担相应赔偿。”
网友热议:挺车主vs质疑操作,舆论两极分化
事件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智驾宣传过度承诺,事故暴露技术缺陷。”反对者则称:“驾驶员未及时接管,责任在人不在车。”更有车主分享类似经历:“智驾突退致险,厂家甩锅已成常态。”
行业影响:技术信任危机,用户呼吁透明化
此次事件再度引发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危机。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辅助驾驶相关事故同比上升37%,车企与用户间的责任划分成为争议焦点。专家建议,车企应公开事故数据,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同时完善保险赔付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结语:智驾非“万能”,安全驾驶需警钟长鸣
智界S7事故折射出智能驾驶技术的局限性。尽管官方否认系统失控,但事故背后的人机协同矛盾不容忽视。未来,车企需在技术迭代与用户教育间找到平衡,而消费者也应清醒认知:自动驾驶仍是“辅助”,握紧方向盘的始终是自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