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大家都坐过吧?有没有被坑过?有没有临时加人、临时加价、绕路的情况?
现在,监管部门开始整顿了!

自2025年3月10日起,广东广州、东莞、惠州等多地展开了针对顺风车的严查行动。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下达最新通知,营运车辆,诸如网约车、出租车等,被全面禁止承接顺风车订单。

非营运私家车每日接单量至多为3单,若超出此数额,即会被视作非法营运,且最高可被处以5000元罚款。
此政策使顺风车平台陷入“接单荒”的困窘之境。
许多乘客皆发觉,自广州出发的订单许久无人承接,部分司机接单时亦收到系统弹窗提示:“营运车暂无法承接广州的订单。”

不少网约车司机向媒体爆料,自己驾驶营运车接顺风单时被运管查处,3月7日 - 10日短短几日,东莞、广州等地就有司机收到5000元罚单。
这场整顿背后,实则是顺风车行业近年滋生的“职业化乱象”。
就比如说,专职司机常常选择广州到深圳这种热门的跨城路线,拼满 3 名乘客后,单程的利润能达到快车价格的 2 倍。
更让乘客烦恼的是,这些司机老是绕路接人、临时加价,甚至让后排挤坐 3 个人,原本 3 小时的车程可能会延长到 5 小时。

顺风车的初衷本是 “共享出行”,车主顺路带人来分摊油费,乘客也能低价享受便利。可现在呢,这个美好的想法被职业司机完全扭曲了。
他们开着营运车,挂着多个平台的账号,把顺风车当成了网约车的 “廉价替代品”。
有司机还直白地说:“拼满三人才有利润,谁管你舒不舒服?” 更可笑的是,这些专职司机里还有不少是 “双证齐全” 的网约车从业者。
他们白天开合规的网约车,晚上就切换到顺风车平台逃避监管,用低价抢单来扰乱市场。
这种 “两头吃” 的行为,既挤压了真正顺路车主的接单空间,也让乘客掉进了 “低价陷阱”,看似省钱,实际上是在用时间和安全做代价。

其次,乘客很愤怒。“约到专职司机就像抽到了烂盲盒!” 一位网友这样吐槽,自己花 100 元勾选了 “独享” 服务,结果司机中途加价接人,后排硬塞 3 名乘客,“腿都伸不直,还要闻一路烟味”。超员、绕路、私收“返空费”等情形,已然成为职业司机群体中的“潜规则”。

最后,平台佯装不知、充耳不闻,监管部门绝不能再优柔寡断、心慈手软了。在这场乱象里,顺风车平台脱不了干系。
早在 2019 年,嘀嗒、哈啰等平台就因为纵容职业司机、收费远超成本被约谈,可到现在还在玩 “文字游戏”:默许营运车注册、设置接单 PK 机制(让专职司机靠刷单抢单)、甚至私下买卖订单。
此次广东所采取的严厉措施,一举撕开了平台的伪装。系统直接屏蔽营运车接单,还严格限制接单次数,这无疑宣告“职业化顺风车”走向末路。
那些喊 “天塌了” 的专职司机也许该明白:用非法手段赚的钱,本来就不该长久。

希望更多的地方也能跟进:对平台来说,要压实审核责任,用技术手段堵住 “多平台拼单” 的漏洞。
对司机而言,要守住 “非营利” 的底线,别让顺路助人变成拼命捞钱。
毕竟,真正的顺风车,应该是车主省了油费、乘客得了便利的双赢局面,而不是一场 “谁更会钻空子” 的恶性竞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