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鸿蒙智行法务部的一纸诉状将自媒体博主“我是大彬同学”送上法庭,指控其通过矩阵账号发布不实言论,恶意抹黑品牌及新车尊界S800。这场看似普通的维权行动,实则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舆论暗战”的冰山一角——在技术革命与市场井喷的狂欢背后,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黑公关”战争正愈演愈烈。
“黑稿”如潮:百万豪车被骂成“冤大头”
鸿蒙智行的遭遇并非孤例。去年底,尊界S800发布后,社交媒体突然涌现大量“高度雷同”的负面评论,称其车主是“没脑子的冤大头”,甚至断章取义剪辑测试视频,制造“安全性差”的假象。鸿蒙智行悬赏500万征集线索后,警方抓获某MCN机构负责人,其操控数千账号制造谣言。更讽刺的是,类似剧本在蔚来、比亚迪等车企身上反复上演:蔚来车主被贴上“冤种人生”标签,理想MEGA因P图事件销量暴跌,威马汽车创始人遭“全网通缉”式谣言围攻等等

“水军”产业链:5毛成本撬动千万损失
车企间的厮杀早已从产品战场蔓延至舆论阵地。传统车企为阻击新能源,新势力为抢市场份额,不惜雇佣专业“水军”团队。某从业者透露,一条黑稿成本仅5毛,但通过AI批量生成、MCN机构分发,足以形成“舆论漩涡”。杭州互联网法院去年判决的首例“网络水军”公益诉讼案显示,被告通过1294个账号制造24万条虚假评论,获利超900万元。而车企为自证清白,需投入数百万法务成本,比亚迪甚至累计起诉20多个黑号,索赔金额超千万。
车主成“靶子”:花百万买车,挨全网骂名
最受伤的却是消费者。一位尊界S800准车主无奈吐槽:“试驾时觉得这车智能驾驶确实牛,结果网上一搜全是骂车主‘人傻钱多’的,真像花钱买了罪受。”更恶劣的是,水军将商业竞争扭曲为“爱国绑架”,如某品牌被攻击时,评论区刷屏“不懂车但懂中国人”,直接否定整个中国新能源产业。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行业攻击性内容同比暴涨2.8倍,AI伪造视频占比37%,品牌损失超600亿元。
破局之路:法律重拳 vs 行业自律
车企们已从“吃瓜看戏”转为“自卫反击”。吉利起诉威马侵权获赔6.4亿创纪录,比亚迪悬赏500万追查黑公关,鸿蒙智行更是将维权进行到底。但法律手段治标难治本,某车企高管坦言:“打一场官司要半年,造谣一张图只要五分钟。”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当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消费者认知,水军轻易用“电池自燃”“芯片造假”等恐慌话题煽动情绪。唯有行业共同建立技术评测标准,加强消费者教育,同时监管部门重拳整治MCN机构,才能真正还市场一片净土。
新能源汽车承载着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的希望,但若任由“黑暗森林法则”肆虐,终将扼杀创新之光。正如雷军在两会上的疾呼:“高端化不是靠踩对手上去的,而是把技术做到极致。”当车企们不再沉迷于“互黑”的泥潭,而是将火力转向攻克充电效率、自动驾驶等真命题,或许才是行业破局的开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