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暴跌、亏损加剧、债务高企,阿斯顿·马丁还能撑多久?

曾经的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是詹姆斯·邦德的战车、英国皇室的座驾,象征着奢华、绅士与速度。如今,这家百年品牌却因连年亏损、销量下滑、债台高筑,似乎正滑向“破产惯犯”名单上的第8个位置。
2024年,阿斯顿·马丁再次交出一份令人遗憾的财报:全年亏损2.89亿英镑(约26.57亿人民币),同比扩大20%,债务更是飙升43%,高达11.6亿英镑(约107亿人民币)。全球销量仅6030辆,同比下滑8.9%,其中中国市场更是暴跌49%,几近腰斩。
这家有着112年历史的英国老牌豪华汽车品牌的财务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自1913年创立以来,阿斯顿·马丁已破产7次,2018年IPO时市值高达43亿英镑,如今仅略高于11亿英镑,缩水近74%。这不禁让人疑问:究竟是时代变了,还是阿斯顿·马丁真的活成了“负豪华”品牌?甚至有网友吐槽:“007要是知道了,估计气得不轻……”
销量暴跌,核心市场失守
阿斯顿·马丁2024年的销量持续下滑,尤其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中国曾是超豪华品牌增长最快的市场,如今却成为阿斯顿·马丁最大的“失血点”——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跌49%,在一众豪华品牌中表现最惨烈。界面新闻走访北京王府井阿斯顿·马丁展厅时,发现店内豪车停满展厅,但无一顾客光顾,销售人员只能低头刷手机。

SUV车型DBX已成为最大拖累。DBX曾被寄予厚望,作为品牌首款SUV,它承载着阿斯顿·马丁盈利的希望。然而,2024年中国市场DBX销量仅161辆,同比暴跌67%,彻底沦为“滞销款”。在国内新能源SUV崛起的大潮下,一款油耗高、智能化缺失的燃油SUV,已经很难让消费者买单。曾有网友评论:“DBX车机流畅度不如20万国产车,品牌溢价撑不起体验落差”。
更严重的是,阿斯顿·马丁的颓势不仅限于中国。2024年,整个亚太市场销量同比下滑36%,全球范围内,英国、美洲等核心市场同样大幅萎缩,全年营收减少3%至15.8亿英镑。
新能源滞后,电动化已成阿喀琉斯之踵
在电动化席卷全球时,阿斯顿·马丁仍未交出合格答卷。
2022年,阿斯顿·马丁曾高调宣布“从2026年起,只销售电动或混合动力车型”,但现实却是——首款纯电车型推出时间已推迟至“本十年后半叶”,彻底落后于法拉利、迈凯伦等竞争对手。
为了加快电动化进程,2023年阿斯顿·马丁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 Motors达成合作,计划利用Lucid的动力系统开发未来电动跑车。但这一合作进展缓慢,至今未有量产车型落地。

电动车“难产”,阿斯顿·马丁只能被迫转向混动技术,推出PHEV插混车型以“拖延”纯电动计划。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超跑Valhalla,原定于2021年底投产,如今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市。如果再拖下去,Valhalla恐怕会成为超跑界的Cybertruck——一拖再拖,遥遥无期。
这款定价高达85万英镑(约合110万美元)的超跑,本应成为品牌挑战法拉利SF90的利器,但随着市场节奏的变化,其吸引力正在下降。再加上新能源布局的迟缓,即便Valhalla如期上市,恐怕也很难扛起拯救阿斯顿·马丁的大旗。
与此同时,市场已经发生巨变。特斯拉Model S Plaid、Lucid Air Sapphire等高性能电动车,正在蚕食传统超跑市场份额。传统V12跑车的魅力,正在被更快、更智能的电动超跑稀释,而阿斯顿·马丁,依然停留在“如何卖出更多燃油车”的时代。
百年阿斯顿·马丁,何以沦为“豪华品牌的失败样本”?也许答案就在这里——当世界朝向电动化狂奔时,它却仍在原地踟蹰。
管理低效,债务高企,靠限量版车续命?
销量下滑、电动化迟滞的同时,阿斯顿·马丁的财务状况已亮起红灯。
目前公司债务已高达11.6亿英镑,且仍在不断扩张。为了削减成本,近日,管理层宣布裁员170人(约占员工总数5%),预计每年节省2500万英镑(约2.3亿元人民币),但相较于全年亏损2.89亿英镑,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更令人咋舌的是,高管奢侈消费引发投资者不满。公司一度因前CEO阿梅迪奥·费利萨(Amedeo Felisa)私人飞机出行花费120万英镑(约1100万元人民币)而备受争议。

为了维持利润,阿斯顿·马丁近年更聚焦高净值客户,频繁推出限量版车型,如全球限量38台、起配价高达3052.5万元人民币的Valiant。然而,依赖“情怀车”割韭菜,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阿斯顿·马丁终究难逃第8次破产的命运。
虽然,新任CEO阿德里安·霍尔马克(Adrian Hallmark)提出“专注利润而非销量”,但需在12-18个月内证明成效。否则,它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吉利的入股,会是救命稻草吗?
2023年5月,阿斯顿·马丁迎来了第三大股东——吉利(持股17%)。吉利曾成功拯救沃尔沃、莲花(Lotus),是否也能复制这一模式,带领阿斯顿·马丁走出泥潭?
吉利收购莲花后,通过纯电化转型和智能化赋能,让Eletre(图片|配置|询价)成为“电动超跑SUV”赛道上的一匹黑马。然而,阿斯顿·马丁并不具备莲花的轻量化基因,电动化挑战更大。
目前吉利对阿斯顿·马丁的影响尚未显现。如果它能推动管理层改革、加速电动化战略,并优化全球市场策略,或许能带来转机。否则,阿斯顿·马丁仍然摆脱不了“卖情怀”的老路,最终被时代遗忘。
结语:阿斯顿·马丁,还能撑多久?
阿斯顿·马丁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期战略摇摆、管理低效、市场转型迟滞的结果。如果不能迅速破局,它可能会迎来第8次破产。
更大的问题是,传统豪华品牌的生存逻辑正在被重塑。豪华车不再只是V12发动机、手工内饰和限量版徽章,而是走向电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新世界里,保时捷、法拉利都已积极转型,而阿斯顿·马丁,却还停留在旧时代。
现实世界里,富豪们正开着电动法拉利驶向未来,而阿斯顿·马丁,还在燃油时代徘徊。
如果它不做出改变,下一次的邦德电影里,或许主角也会换上一辆小米SU7 Ultra——而阿斯顿·马丁,真的还能撑多久?
— END —
版权所有 智駕未來DriveNEXT,转载请注明来源
(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