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豪华」与「性能」分道扬镳
小伙伴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匹黑马:定价81万的蔚来ET9和52万的小米SU7 Ultra。它们看似在同一个战场,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武器——一个高举“科技豪华”大旗,一个以“赛道性能”破局。这场对决不仅是产品之争,更是中国车企对“未来豪车”定义权的争夺战。

小米SU7 Ultra
一、价格悬殊的背后,是战略的分野
1.1 蔚来ET9:高举高打,能否撑起“中式豪华”的天花板?
蔚来ET9的81万定价,直接对标传统BBA旗舰(如奔驰S级(图片|配置|询价)),试图用“行政级豪华”和“智能座舱”建立高端形象。但问题在于:“豪华”是否足以让消费者买单?
- 数据对比:BBA旗舰车型今年集体降价(如S级降价20%),而蔚来ET9的电池成本并未显著高于30万级电车。
- 用户心理:花80万买电车的人,要的不仅是“用料豪华”,更是独一无二的科技标签(例如华为ADS 3.0的颠覆性)。而ET9目前的核心卖点——大空间、操控性,在30万级车型中已能实现。
1.2 小米SU7 Ultra:用“性价比”颠覆性能车规则
小米的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先拉高预期,再打破预期。
- 预售降价30万:从81万预售价砍到52万,制造“捡便宜”心理,10分钟斩获6900订单。
- 性能对标超跑:1548马力、1.98秒破百、纽北圈速逼近保时捷911 GT2 RS,价格却仅为后者1/8。
结论:蔚来在挑战传统豪车的溢价逻辑,而小米直接改写了性能车的定价规则。

蔚来ET9
二、性能VS豪华,谁才是终极杀手锏?
2.1 小米SU7 Ultra:用赛道数据“暴力破圈”
- 硬件堆料:三电机全轮驱动、碳陶瓷刹车、16C放电倍率电池,让它在赛道上“硬刚”燃油超跑。
- 用户画像:年轻性能控,追求“可街可赛”——日常通勤用智能座舱,周末下赛道刷圈速。
2.2 蔚来ET9:豪华的困境与突破点
- 短板明显:冬季续航、充电速度等痛点未解决,与竞品拉不开差距。
- 破局机会:若能将“行政级”与“颠覆性科技”结合(例如固态电池、全域900V高压平台),或能重塑高端认知。
特别观点:蔚来的真正对手不是小米,而是自己能否跳出“堆料豪华”的陷阱。

空间
三、智能化的两条路径:端到端驾驶VS生态互联
3.1 小米的“全场景智能”:从赛道到客厅的无缝连接
- Xiaomi HAD系统:车位到车位全程零接管,搭配赛道大师APP,让用户“一键成赛道明星”。
- 生态霸权:米家互联、五屏联动,将车变为“移动智能终端”。
3.2 蔚来ET9:智能化的“保守创新”?
- 目前披露的智能座舱更偏向“商务场景”(如会议模式、后排屏幕),但缺乏类似小米的极致数据标签。
- 潜在优势:若结合蔚来换电网络和BaaS服务,或能打造“无焦虑豪华”,但尚未看到突破性应用。
金句:小米在用智能放大性能,蔚来却用智能装饰豪华。

空间
四、市场接受度:订单量背后的用户心智争夺战
- 小米SU7 Ultra:2小时订单破万,全年目标1万台(已锁定90%)。
- 蔚来ET9:尚未交付,但面临BBA降价和消费萎靡的双重压力。
关键洞察:50万以上市场,用户要的不是“均衡”,而是“极致标签”——要么性能狂暴,要么科技颠覆。

心智争夺战
五、行业启示:中国车企的“豪车公式”正在裂变
- 小米模式:用供应链优势+互联网营销,将顶级性能“平民化”。
- 蔚来模式:试图复刻BBA的豪华叙事,但需解决“中式豪华”的本土化定义。
预言:未来3年,中国豪车市场将分化出两条主线——“数据霸权派”(小米、华为)和“体验至上派”(蔚来、仰望)。

豪车公式
总结一下:重新定义豪车,没有标准答案
蔚来ET9与小米SU7 Ultra的较量,本质是两种路线的实验:前者在问“如何让豪车更科技”,后者在答“如何让科技成为豪车”。无论谁胜出,中国车企已证明:豪车的话语权,不再专属欧洲百年品牌。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如果给你50万,你会选择“赛道刷圈”的小米,还是“老板座驾”的蔚来? 评论区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