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新能源车市再爆惊天丑闻!财政部最新通报显示,5家车企因虚标续航、伪造销售数据等骗补行为被追回92亿元补贴。这场始于2013年的行业“毒瘤”,如今已从国内蔓延至海外,引发全球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的信任崩塌。

数据造假成“行业癌症”,国内海外双线爆雷
国内骗补手段堪称“魔幻现实主义”:从“空壳车”上牌到电池拆装重复利用,再到销售自导自演“左手倒右手”的虚假订单。某新势力品牌甚至被曝“员工自掏腰包刷单”,7000元工资换5个大定名额,虚构销量冲业绩。更触目惊心的是,30%消费者实测续航仅为宣传值的60%,标称400公里的车开空调后仅剩250公里。
正当车企高喊“出海”口号时,造假恶果已在国际市场反噬。比亚迪巴西工厂因劳工合规争议遭政府停工,163名中国工人被指遭遇“奴役式用工”,暴露供应链监管漏洞。而欧盟反补贴调查直指中国新能源车“低价倾销”,背后正是骗补导致的成本扭曲——每骗补1万元,终端车价被动上浮6200元。
“双重标准”背后的恶性循环
国内疯狂造假的代价,是海外扩张时“带病出征”。有车企为通过欧盟环保认证,将测试车辆电池容量篡改至120%,却在交付时偷换低规格电池。这种“技术造假+合规糊弄”的双重操作,让中国新能源车陷入“国内收割补贴,海外透支信誉”的怪圈。
行业生死线:刮骨疗毒方能重生
专家痛斥:“骗补车企赚快钱,却让整个行业背负骂名!”当特斯拉用4680电池突破1000公里续航时,中国车企仍在续航虚标中内卷。监管重拳已至:区块链溯源系统正建立“电池-车辆”全生命周期追踪,骗补企业将面临3-5倍罚金乃至市场禁入。
互动话题
您的新能源车续航达标了吗?是否遭遇过“低温缩水”“高速掉电”的套路?欢迎留言分享经历!点击关注,追踪后续“骗补名单”深度解析。
(本文综合财政部通报、行业调查报告及海外案例,引用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源)
#新能源车虚标续航##车企骗补##中国制造出海#
点击右上角,追踪事件最新进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