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持证两年方试驾:小米SU7 Ultra背后的安全逻辑

    HugoQi1头像HugoQi1头像
    HugoQi103-06

    一、硬性门槛:驾驶经验与性能门槛的平衡

    1. 试驾资格限制
      试驾小米SU7 Ultra(图片|配置|询价)需持有C级及以上驾照满2年,且新手司机仅允许在专家陪同下试乘。这一政策针对高性能电动车瞬时扭矩大、加速迅猛的特性,避免驾驶经验不足者因误操作引发事故。
    2. 数据表明,驾龄不足2年的驾驶员事故率比老手高3.2倍,而电动车的动力特性进一步放大了风险。
    3. 性能与安全的矛盾
      SU7 Ultra具备1548匹马力,0-100km/h加速仅需2.78秒,堪称“性能猛兽”35。过强的动力输出对新手而言存在失控风险,尤其是误踩油门加速成为智驾事故主因之一。

    二、软性驯化:渐进式性能释放机制

    1. 300公里安全护盾
      新车前300公里内强制开启“新手安全护盾”,限制最高时速140km/h,禁用弹射、赛道等模式。此阶段旨在帮助用户逐步适应车辆特性,降低因盲目自信导致的操作失误。
    2. 安全测试解锁性能
      里程超过300公里后,车主需通过《安全驾驶指南》学习及驾驶安全考核,方可解锁“直线竞速模式”和“赛道模式”。测试成绩与车主账号绑定,换人驾驶需重新考核,从源头杜绝“借车飙车”风险。

    三、技术兜底:智能化安全辅助

    1. 误操作抑制功能
      车辆配备“误加速抑制辅助”功能,当检测到障碍物时,即使误踩油门也不会加速。
    2. 场景化限制
      赛道模式仅限封闭场地使用,湿滑路面自动禁用高性能模式,避免极端场景下的失控风险。

    四、行业启示:重新定义性能车安全标准

    小米通过“严格准入+渐进解锁+技术兜底”的三层防护,将安全逻辑贯穿用户从试驾到长期用车的全周期。此举不仅降低事故率,更传递“性能需匹配驾驶素养”的价值导向,为行业树立标杆5。对比传统车企“无差别试驾”策略,小米以制度填补新能源时代驾驶能力与车辆性能的认知鸿沟,推动高性能车安全标准的重构。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