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销售透露其月提成1.5万元!进店客流高达上千人次

    小米汽车销售月入过万背后:订单爆棚与产能焦虑并存

    最近小米汽车门店的销售情况引发了不少讨论。根据一线销售人员透露,他们现在的工作状态是"订单多到接不过来"——每天店里挤满了上千人,大部分都是冲着SU7这款车来的。有位销售上个月卖了19台车,按每台800元提成算,理论收入达到1.5万元。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实际到手的只有7500元,剩下的一半要等客户提车后才能拿到。

    这种"先干活后拿钱"的模式,直接反映了小米现在的产销矛盾。数据显示,SU7上市以来累计订单突破36万,但实际交付才18.6万台,还有17万多人在排队。官网上各版本的等车时间普遍要半年以上,顶配版最快也要等27周(约6个半月),比上个月又延长了3周。

    从销售策略来看,小米明显在复制手机市场的打法。高提成刺激销售冲量,800元/台的提成标准远超传统车企水平。这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机制,确实让门店火力全开——目前周销量冲到新势力第二,每周新增订单比交付量多出近70%。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销售越努力卖车,积压的订单就越多,形成滚雪球效应。

    消费者对SU7的热情主要来自三个因素:紫色车身吸引女性用户、整车设计符合年轻人审美、小米品牌自带流量。不过提车等待期过长已经导致部分客户流失,有销售人员坦言,现在主要精力都花在安抚客户情绪上,甚至要自掏腰包准备小礼品来维系关系。

    从行业角度看,这种"高提成+长周期"的模式存在隐忧。短期来看,高提成能快速打开市场,但长期依赖会加大企业成本压力。对比头部新势力,特斯拉、理想的销售提成普遍控制在车价1%左右,而小米目前约2%的提成比例(按SU7平均25万售价估算)显然处于高位。

    现在最大的悬念在于产能爬坡速度。如果按照当前月销2万+的节奏,消化现有订单需要近两年时间。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北京工厂二期投产,下半年产能有望翻倍,交付周期或缩短至20周以内。届时销售提成制度可能面临调整,毕竟持续高激励对企业利润是种消耗。

    站在消费者角度,现在买SU7要做好"持久战"准备。除了等待周期长,部分车主反映后排座椅偏硬、空间局促等问题,真皮内饰保养也较麻烦。不过从市场反馈看,这些槽点并未明显影响购买热情,毕竟在同价位区间,能同时满足品牌认知度和科技配置的产品并不多见。

    结尾看法:小米汽车这波销售热潮,本质上是把手机行业的"饥饿营销"移植到了汽车领域。高提成确实能快速激活销售端,但汽车不比手机,消费者对交付周期的忍耐极限更低。接下来既要保销量又要稳口碑,对小米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都是大考。至于这种模式会不会成为行业常态,关键看其他厂商跟不跟得起这个提成价码了。

    次阅读
    6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6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