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被中阶智驾刷屏了!当大家还在讨论智能驾驶何时普及,中阶智驾已悄悄迎来全盛时代,甚至连“性价比”都被新热词“价性比”取代,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行业变革?
先来说说这股中阶智驾热潮。简单来讲,中阶智驾以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为核心,还具备一定城区道路辅助能力 ,虽说比不上高阶智驾能在城区自由穿梭、自动变道,但胜在价格亲民、技术更成熟。据统计,2024年L2+智驾功能整体渗透率预计达到8.5%,其中高速NOA功能渗透率约为8%,且这一数据还在快速增长。比亚迪宣布21款车型标配“天神之眼C”平台,直接将中阶智驾带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奇瑞计划在小蚂蚁(图片|配置|询价)入门级车型上搭载高速NOA,对标比亚迪海鸥智驾版;吉利也在筹备AI智能化发布会,重点布局中阶智驾。一时间,各大车企纷纷发力,中阶智驾成了香饽饽。
再聊聊“价性比”这个新玩法。以往买车,大家看重性价比,也就是性能和价格的平衡。但现在,在中阶智驾领域,“价性比”上位,要求在价格低且恒定的情况下,疯狂卷性能。卓驭科技用100TOPS的高通SA8650平台做出了车位到车位的智驾方案;鉴智机器人用征程6E芯片实现了征程6M的功能,还拓展了绕障博弈和自动泊车等功能。这些玩家不断优化成本,提升性能,让中阶智驾在价格亲民的同时,功能越来越强大。
为什么中阶智驾突然就火了?其一,上游供应链的竞争让硬件成本大幅下降。激光雷达从万元级别降到千元级,芯片厂商也在激烈竞争中持续降本 ,比如地平线征程6系列促使英伟达推出Orin Y的降本平替方案。其二,市场需求的推动。德勤调研显示,75%的用户认为高速NOA是刚需,长途出行时,高速NOA能大大减轻驾驶疲劳。车企看到这一需求,纷纷加大中阶智驾的配置,规模化采购又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其三,供应商量产经验的积累。像鉴智拿下比亚迪等车企的量产项目,辅助驾驶方案交付超100万套;卓驭与9家车企合作,量产开发车型超30款。熟能生巧,经验让供应商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性能。
在我看来,中阶智驾的爆发是汽车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它让更多消费者能以较低成本享受到智能驾驶的便利,也为车企提供了新的竞争赛道。不过,中阶智驾也面临挑战,比如技术仍需不断完善,用户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信任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总之,中阶智驾的全盛时代已经到来,“价性比”成了行业新准则。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中阶智驾能否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