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理想L7高速撞击AB柱全断,2人命丧引全网质疑!

    橙橙黄绿头像橙橙黄绿头像
    橙橙黄绿03-02

    深夜飙车178km/h,AB柱断裂如纸糊!这场车祸背后,是车主玩命还是车企失职?

    2023年12月21日的广东清远,一辆理想L7以178km/h的时速冲向一辆缓慢蠕行的卡车,车顶被掀飞,AB柱完全断裂,车内两人当场死亡。事故现场视频中,车身支离破碎的惨状让全网炸锅:“号称‘安全堡垒’的理想L7,怎么撞得像纸糊的?”

    这场事故不仅撕开了新能源车安全争议的伤疤,更将理想汽车推向了舆论的风暴眼——一边是官方强调“超速导致”,另一边是网友怒斥“车身设计缺陷”。真相究竟如何?这场悲剧背后,是驾驶者的疯狂,还是车企的谎言?

    一、事故还原:178km/h的生死3秒,AB柱为何不堪一击?

    1. 致命3秒:从极速狂飙到“钻车底”

    根据理想官方公布的行驶数据,碰撞前3秒,车速飙至178km/h,驾驶员紧急制动,但最终仍以96km/h的速度追尾卡车。由于卡车底盘较高,理想L7直接钻入车底,车顶被掀翻,AB柱完全断裂,导致乘员舱被挤压变形24。

    关键争议点:官方称车速远超AEB(自动紧急制动)工作范围(85km/h以上失效),但网友质疑:“为何碰撞时速度仅96km/h,AB柱却连基本支撑力都没有?”13

    2. AB柱断裂背后的“双重矛盾”

    理想L7曾以“白车身高强度钢占比75%”“双侧25%偏置碰撞全优”自诩安全标杆67,但此次事故中,AB柱断裂暴露出两大矛盾:

    测试场景VS真实事故:中保研测试中,理想L7在64km/h的25%偏置碰撞下表现优异,但现实中的96km/h追尾卡车属于“非标碰撞”,车身结构未设计应对此类冲击78。

    材料强度VS碰撞角度:即便高强度钢占比高,但卡车撞击点集中于AB柱连接处,导致局部应力过大,结构失效14。

    网友灵魂拷问:“测试拿全优,实战变脆皮,车企的安全标准是不是纸上谈兵?”16

    二、全网激辩:超速是元凶,还是车企在甩锅?

    1. 理想官方回应:车速过高是主因

    理想汽车紧急公布行车视频,强调三点:

    驾驶员未开启辅助驾驶功能;

    碰撞前车速远超道路限速;

    AEB系统因超速未触发24。

    但这一解释被网友批为“避重就轻”:“超速固然有责,但车身强度难道不该兜底?”13

    2. 车主黑历史:飙车党还是普通司机?

    事故车辆行驶记录显示,车主曾在城市道路多次超速,甚至被拍到与另一辆大众CC疑似“飙车”4。然而,事故责任认定尚未公布,网友观点两极分化:

    批评派:“178km/h相当于每秒前进50米,这种玩命开法,坦克也扛不住!”

    质疑派:“极氪009以更高速度追尾货车时A柱完好,理想L7为何一撞就碎?”

    三、理想L7的安全神话,为何被一场车祸击碎?

    1. 安全设计的“理想化漏洞”

    理想L7的安全研发聚焦于“标准测试场景”,例如25%偏置碰撞、88km/h追尾测试(超过美标),但对钻车底、AB柱局部冲击等极端情况缺乏预案。此次事故暴露了车企安全逻辑的局限性:实验室的G评级,不等于真实路况的保命符。

    2. 数据不透明的信任危机

    理想虽公布碰撞前3秒数据,但拒绝公开完整行车记录(如碰撞前1分钟车速变化、ABS启动情况),引发“选择性披露”质疑14。更讽刺的是,2025年1月另一起理想L7追尾事故中,安全气囊竟全部未弹开,车主质疑“系统响应机制存在缺陷”。

    3. 销量狂飙下的品控隐忧

    理想L7自2023年上市后销量突破10万辆,但投诉量同步激增:轮胎静音棉脱落、辅助驾驶误触发、雷达失灵等问题频发5。有车主直言:“销量上去了,品控却下来了,安全还能信几分?”

    四、血的教训:智能汽车时代,安全究竟该信数据还是信人性?

    1. 技术VS人性:谁该为安全兜底?

    此次事故折射出智能汽车的两难困境:车企过度依赖技术指标(如AEB、碰撞测试),却忽视驾驶员的风险行为;而消费者则盲目相信“安全配置”,放松对自身责任的警惕。

    2. 行业反思:重新定义安全标准

    场景化测试:需增加钻车底、多角度撞击等非标工况,模拟真实道路风险。

    数据透明化:车企应公开完整事故数据,接受第三方监督14。

    用户教育:强化超速警示、辅助驾驶风险提示,避免“配置越高,司机越浪”35。

    结语:当车祸成为流量密码,我们更需要一场关于安全的觉醒

    理想L7的AB柱断裂事件,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画皮”——测试高分≠实战保命,销量神话≠品质承诺。这场悲剧警示所有人:无论是车企还是车主,对安全的敬畏之心,永远不能超速。

    最终答案:安全没有捷径,唯有技术精进与人性自律的双重护航,才能让“移动的家”真正成为“生命的堡垒”。

    评论区吵翻了!你站哪一边?

    1️⃣ 车主全责派:“超速178km/h作死,开坦克也得死!”

    2️⃣ 车企背锅派:“AB柱断裂就是设计缺陷!理想必须给交代!”

    3️⃣ 理性分析党:“测试标准脱离现实,车企和法规都有问题!”

    你怎么看?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