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我国首部《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正式生效,全国超2472万辆新能源车迎来“量身定制”的安全年检新规!此次改革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安全风险,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首次被纳入必检项目,标志着新能源车安全监管迈入精细化时代。
新规核心:给新能源车开“体检单”

1. 动力电池:温度、电压“双监控”
必检项目:充电时电池温度(磷酸铁锂电池≤65℃、三元锂电池≤60℃)、电压波动范围。
安全隐患防控:过去80%自燃事故因“热失控”引发,新规通过温度限制提前预警,避免电池过充或老化引发事故。
营运车辆加码:需额外测试放电状态下的电池性能,确保高强度使用下的安全性。
2.电气系统:漏电风险“大排查”
充电接口绝缘电阻、车身电位均衡等列为必检项,防止漏电或短路风险。
3. 驱动电机与电控系统:高温预警
电机温度≤175℃、电控系统≤95℃(可选检测项),帮助车主及时掌握部件老化情况。

年检周期不变,流程更透明
免检政策:新车6年内免上线检测,第6年、第10年需上线,10年以上每年一检(与燃油车一致)。
必备材料:身份证、行驶证、交强险保单,建议提前自查车辆故障码。

车主必知:这些影响与你息息相关
保费有望更合理:检测数据将纳入车险计价模型,未来保费或与车辆安全性能挂钩。
检测结果≠强制维修:当前新规为推荐性标准,检测结果仅提示风险,车主可自主决定是否维修。但专家预测,未来可能升级为强制性要求。
二手交易更规范:检测数据将为新能源车残值评估提供依据,减少“电池健康盲区”。
你的车准备好“体检”了吗?
你支持新能源车年检“加码”吗?是否遇到过电池或电机故障?欢迎留言分享观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