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定价策略!表面上是“性能车定价”,实则是一场教科书级的营销战役。
这一招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市场逻辑,更通过精准的消费者心理操控和生态联动,将产品溢价转化为品牌势能。
在预售阶段设定81.49万的价格(与特斯拉Model S Plaid同价),
本质上是在用户心智中种下“百万级超跑”的锚点。
当最终售价骤降30%至52.99万时,消费者会产生“捡漏”的错觉。
这种反差操作既维护了高端形象,又制造了性价比暴击——
对比预售订单10分钟3680辆和正式售价后的6900辆大定。
足见价格预期管理的成功。

注: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雷军深谙“用数据说话”的传播定律,于是乎,你们就看到了这些:
- 1548匹马力(超过兰博基尼Revuelto的814匹)。
- 1.98秒零百加速(对标2000万级布加迪Chiron的2.4秒)。
- 碳纤维覆盖件减重500kg(相当于车上少坐7个成年人)。

注: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这些极限参数并非面向普通用户,而是精准锁定三类人群:
- 赛道发烧友(Ultra Club会员权益中的存胎/救援服务)。
- 科技尝鲜者(热压罐工艺碳纤维前舱盖的稀缺性)。
- 品牌信徒(持股股东因股票收益转化的购买力)。

注: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在传统性能车普遍忽视女性用户时,小米反向操作:
- 专属珍珠白车漆(免费色系中唯一女性向选项)。
- 车内化妆镜配备可变色温LED灯(色温范围覆盖晨光到落日)。
- 车顶防晒指数UPF50+(相当于给整车戴了顶防晒帽)。 这些细节让SU7 Ultra成为首款“能下赛道的化妆间”,在男性主导的性能车市场撕开女性用户缺口。

注: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赛道经济与社交货币,4.2万的碳纤维前舱盖选配看似不实用,实则是“身份图腾”。
该部件复刻纽北原型车设计,选配即获得“准赛车手”标签。
前备箱功能牺牲换来社交话题度(“我的车不能装菜但能装X”)。
首批2000个Ultra Club名额+限量拉花,制造稀缺性焦虑。

注: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52.99万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当传统车企还在纠结“性能车该卖多少辆”时,小米已用互联网思维重构赛道规则——
最终让SU7 Ultra成为品牌升维的发射器。
这种打法或许解释了一个反常识现象:当同行惊叹“50万级电动车怎么可能卖爆”时,小米的订单系统已因访问量过大而宕机三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