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驰中国这场最高N+9的“天价裁员”,表面上像是一场资本与人性的温情戏码,实则暴露了传统豪华品牌在时代浪潮中进退失据的尴尬。
当大家还在为“被裁员工人均到手40万”的赔偿金啧啧称奇时,明眼人早已经看穿:
这不过是奔驰用短期高额支出,为过去长达五年的战略失误买单的权宜之计。
让我们先撕开N+9的温情面纱算笔明白账。以北京奔驰销售岗平均月薪2万元计算,一个工作五年的员工能拿到(5+9)×2=28万元赔偿,若两个月未就业再补4万元,总计32万元。
这笔钱看似丰厚,实则还不够支付北京五环外一套两居室的首付。
更残酷的是,这些被裁的销售骨干多是35岁上下的中年人,这些年他们用青春浇筑的客户资源、行业经验,在新能源直销模式下瞬间沦为沉没成本。
奔驰看似慷慨的赔偿方案,实则是用金钱买断一代燃油车从业者的职业生命 。
这场裁员最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奔驰对“无固定期限合同”员工的精准狙击。
这些工作五年以上的资深员工,本是车企最稳定的中坚力量,如今却成了企业眼中的“高成本负债”。
当新势力用25岁的新人运营用户社群时,奔驰还在为40岁的销售经理支付百万年薪——这种人力成本的结构性错配,才是N+9背后的真实焦虑。
奔驰用两年时间在德国裁员1.5万人积攒的经验,终于在中国市场找到了更高效的执行方案:
与其让这些高薪老臣守着日渐萎缩的燃油车展厅,不如一次性支付两年工资让他们消失 。
但金钱堆砌的裁员方案,救不了奔驰日渐坍塌的品牌护城河。
2024年奔驰在华销量下滑7%、纯电车型暴跌23%的数据,暴露出这个百年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全面溃败。
更讽刺的是,本该成为救命稻草的MB.OS系统,却因德国工程师的傲慢与迟缓,硬生生把全新CLA的量产时间从五月拖到九月。
当蔚来ET5的激光雷达都迭代到第三代时,奔驰还在为车机系统的卡顿问题焦头烂额。
这场裁员最深刻的启示或许是: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传统车企的“豪华”人设,正在被中国新势力的技术碾压撕得粉碎 。
奔驰的困境绝非个案,而是整个德系豪华阵营的集体病症。
当宝马还在为iX3的降价伤透脑筋,奥迪的电动化战略已彻底沦为大众集团的附庸。
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既放不下身段与特斯拉拼性价比,又拉不下脸面向中国新势力学用户运营,最终只能在裁员节流与技术跟风中反复横跳。
奔驰用N+9赔偿制造的舆论狂欢,恰恰暴露了传统车企在智能电动化转型中的精神分裂:左手挥金如土安抚被裁员工,右手焦头烂额追赶技术代差 。
这场裁员风暴终将揭示一个残酷真相:
当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条从“机械制造”转向“科技服务”,传统车企用百年时间构筑的人才体系,反而成了转型路上最沉重的包袱。
那些精于话术的销售精英、熟稔燃油车参数的培训师、深谙4S店潜规则的区域经理,在用户直联、数据驱动的新模式下,他们的技能储备正在以月为单位贬值。
奔驰今日支付的天价赔偿,本质上是在为过去五年错失的转型窗口期缴纳滞纳金 。
在这场没有退路的行业革命中,奔驰们或许终将明白:裁员补偿的金额再高,也买不回失去的战略机遇期。
当中国新势力用一场场OTA升级重新定义豪华时,传统车企的“N+9裁员”不过是一曲旧时代的挽歌,在智能电动化的铁幕落下前,
留给他们的时间,
真的不多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