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特斯拉FSD中国版首测:光环下的“水土不服”与未来潜力

    无极出品头像无极出品头像
    无极出品02-27

    2025年2月25日,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以“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之名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但其实际表现与北美版本差距显著,功能缩水、价格高昂与本土适应性不足成为争议焦点。

    功能落地:L2级辅助驾驶,核心能力“打折”

    此次推送的FSD中国版仅支持城市道路Autopilot功能,涵盖路口转向、自动变道等基础场景,但明确界定为L2级辅助驾驶,无法实现北美FSD的完全无人接管。相较于北美端到端技术驱动的“丝滑体验”,中国版FSD依赖本地数据与优化,却因中美数据隔离政策,导致模型训练受限。例如,公交车道识别、无保护左转等复杂场景处理能力缺失,部分用户反馈出现信号灯误判、压实线变道等问题。

    价格与竞争力:6.4万元的“信仰税”?

    特斯拉FSD中国定价6.4万元,远超国内主流车企的“智驾免费”策略(如比亚迪全系标配)。尽管硬件门槛要求2023年10月后的HW4.0芯片车型,但功能性价比遭质疑。盘和林等专家指出,特斯拉若无法提升市占率,高价订阅模式或难持续,尤其在华为ADS 3.0、小鹏XNGP等本土方案已覆盖更复杂场景的竞争下。

    本土化难题:数据、政策与路况三重挑战

    特斯拉FSD在华面临数据闭环困境:中国禁止驾驶数据出境,而美国限制在华训练模型,迫使特斯拉依赖公开视频模拟训练,数据质量受限。此外,中国特有的潮汐车道、电动车混行等场景,对纯视觉方案提出更高要求。尽管特斯拉计划与百度云、阿里云合作推进本地化训练,但短期内迭代速度或落后于本土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行业影响:鲶鱼效应与技术平权

    尽管争议重重,特斯拉FSD入华仍具标杆意义。其端到端技术路径或刺激国内车企加速算法革新,推动行业从“依赖高精地图”向“无图化”转型。同时,特斯拉百万级用户基数的数据潜力不容小觑,若未来突破合规瓶颈,可能重塑智驾竞争格局。

    特斯拉FSD中国版首秀虽显仓促,却为智驾赛道注入新变量。短期看,高价与功能短板或制约普及;长期而言,其技术迭代与本土化进展将决定能否从“水土不服”蜕变为“后来居上”。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