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成都两会聚焦零部件自主研发,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引关注

    李镝锋头像李镝锋头像
    李镝锋02-27

    近日,在2025年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敬白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建议,其中重点发展高端主控芯片、精密元器件、锂电池等上游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以及钛合金、铝合金等航空材料的研发生产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成都的低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也与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大趋势紧密相连,尤其是对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在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此次聚焦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旨在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摆脱对外部技术和零部件供应的依赖。以锂电池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锂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技术水平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整车企业的发展。成都加大在这方面的研发投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汽车企业提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再看重庆,作为我国传统的汽车制造重镇,近年来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54.01万辆,同比增长9.4%,其中新能源汽车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 。“重庆造”主流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达到23.6万元,较上年提升了7.3万元。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重塑,成功推出多款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如阿维塔、深蓝、问界等,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零部件产业方面,重庆已集聚了543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了对三大系统、12大总成、56种部件的全覆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然而,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上,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在高端主控芯片、精密元器件等领域,部分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

    成都此次提出的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方向,对于重庆汽车产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合作契机。成渝两地在汽车产业方面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早在2021年,川渝两地就联合印发了《川渝汽车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推动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目前,线上平台已汇聚川渝两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超5709家,促成相互合作超400家,配套金额超400亿元 。

    在当前的背景下,成渝两地可以进一步加强在关键零部件研发领域的合作。成都在电子信息、材料科学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与重庆在汽车制造方面的产业优势相结合,有望实现优势互补。双方可以共同建立研发平台,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围绕高端主控芯片、精密元器件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例如,在航空材料研发方面,成都在钛合金、铝合金等材料的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应用到汽车零部件制造中,提升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

    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的支持对于推动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至关重要。敬白虎委员建议政府制定并给予相关低空经济重点产业的政策支持,这同样适用于汽车零部件产业。重庆和成都可以借鉴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一系列鼓励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研项目支持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重庆的汽车初创零部件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成渝两地的合作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支持,初创企业可以借助区域协同发展的东风,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将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降低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

    成都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建议,为成渝地区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未来,成渝两地有望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技术难题,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重庆的汽车初创零部件企业也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到区域协同发

    展中,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和壮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