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旅居腾冲 山茶开遍来凤时

    李秀娘头像李秀娘头像
    李秀娘02-26

    全国自驾游在腾冲逗留三个月还不走是要定居了吗?不不不,我在等花开。2月15号听说来凤山的茶花开了就火速赶来打卡。一进门好大一片花海映入眼帘,粉的红的白的,大朵大朵的怒放枝头,看花真的可以使人心旷神怡。

    这里不只有花,花海的环抱中有一座中国远征军黔籍抗日殉国将士纪念碑。碑文上写:壬午初,数万黔籍子弟,草履戎装,随大军远征滇缅,转战千里,浴血三载,讨东洋之倭寇,扬大汉之声威。其间径取胡康,直下孟拱,收复密之那;血战松山,攻克腾冲,光复龙陵。靖烽滇缅,扫凶顽之敌寇;会师芒友,奏胜利之号角。怒水松山,洒赤子之热血;八关九隘,建救国之殊勋。关山路遥,遗烈骨于远城;异国蛮荒,委忠魂于原野。2015年9月,由民革贵州省委倡议,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集各界之力,在此勒石为铭,使仰有所瞻,吊有所奠,凭有所依。

    立碑于此,不只是因为山花烂漫,还因为来凤山是当年腾冲收复战的重要战场。山顶还保留着当年日军建造的工事以及战斗中留下的炮弹坑。上山途中去看望了座落在山腰的抗日县长张问德老先生的墓地。之前的视频里我讲过,鬼子到这之前,腾冲当时的官员们都跑了。张问德以63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腾冲县长,组织民众团结抗日,支援前线。并写下著名的《答田岛书》,粉碎敌人离间之计,字字铿锵有力,被广为流传。

    山顶最为醒目的就是文笔塔。它原本叫做凤岭塔,塔正对文庙的中轴线,塔身如笔,泮池如砚,有笔有砚则人才辈出,所以民间把凤岭塔叫做文笔塔。

    当年中国远征军围攻腾冲城时,来凤山是日军最重要的外围防御阵地。这里和县城互为犄角,来凤山不保,则日军只能龟缩城中,困守待毙,所以争夺来凤山之战进行得十分惨烈。中国远征军以两个师的兵力,由盟军空军配合,激战三天才夺取了日军阵地,完成了对县城的合围。但始建于清代道光七年的文笔塔也不幸毁于战火。20世纪90年代,文笔塔在旧塔原址得以重建,造型更壮观、功能更齐全,塔顶之上市区全貌可尽收眼底,只可惜我去时候没开门。

    山上有腾冲最具盛名的佛教胜地来凤寺。始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原名龙凤祠,明代改称来凤寺,后毁于战乱,现存殿宇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我不是佛教徒,旅行中极少进入寺庙,怕不懂规矩,失了礼数。但来凤寺却用风铃声把我喊进了门。

    长廊两侧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风铃,每个风铃心里都写着一个心愿,在大殿里传来的深邃浑厚的颂经声中孕育成长。微风来时,它们就叮叮咚咚的小声呢喃;大风起兮,它们就齐声呐喊着喷薄欲出。是不是很震撼!

    腾冲2月里盛开的可不止山茶花,关注我,下期我们去看油菜花。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