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特斯拉FSD来了,测试结果如何?

    2025年1月28日,一段仅55秒的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系统)测试视频引发全球关注——视频拍摄地并非美国硅谷,而是中国某城市道路。这标志着特斯拉FSD系统在中国的公开道路测试正式启动,也意味着这一备受争议的自动驾驶技术终于迈出在华落地的实质性一步。

    技术迭代:从Beta到Supervised,端到端能力突破

    自2016年启动研发以来,特斯拉FSD历经多次迭代。2024年成为关键转折点:

    • V12版本:首次实现纯视觉端到端自动驾驶,摒弃高精地图依赖,仅通过车载摄像头和神经网络实时决策,代码量减少90%。
    • V13.2版本(2024年12月):引入36Hz全分辨率视频输入和全新神经网络架构,决策延迟降低50%,新增“停车到停车”功能,支持全程免提导航。
    • V13.2.2版本(2025年1月):号称“迄今最强FSD”,特斯拉官方宣称其可实现“上车到下车全程无需干预”。

    截至2024年10月,FSD全球累计行驶里程超20亿英里,其中V12及后续版本占比过半,系统成熟度显著提升。

    进入中国路径:政策破冰与本土化适配

    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政策、技术与本土合作的三重突破:

    1. 政策松绑:2023年11月,中国四部委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通知,明确L3/L4级车辆责任划分,为FSD扫清法规障碍。上海、杭州等地自2024年起向特斯拉发放测试牌照,允许其在指定区域开展道路验证。
    2. 数据合规:特斯拉上海工厂自2024年4月起满足中国数据安全要求,包括匿名化处理车外人脸信息、本地化存储数据等。
    3. 百度合作:基于百度车道级导航地图,特斯拉规避高精地图资质限制,同时利用百度本土化交通数据优化系统适应性。

    实测体验:进步显著,但尚未“封神”

    新浪科技记者2025年1月在洛杉矶体验FSD V13.2.2版本后发现:

    • 优点:城市道路中可自主完成变道、避让行人、识别红绿灯等操作;雪天环境下仍保持较高稳定性。

    市场影响:鲶鱼效应与本土竞争

    FSD进入中国将重塑中国智能驾驶竞争格局:

    • 技术路线差异: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成本低于国内主流“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组合,若大规模推广可能倒逼行业降价。
    • 商业模式创新:特斯拉拟推出FSD按月订阅服务(北美价格为199美元/月),并探索向其他车企授权技术,开辟软件收入新渠道。
    • 本土车企应对:小鹏、华为等企业已推出城区NOA功能,小米SU7搭载的自研系统亦在测试中。业内共识是:“FSD短期内不会‘碾压’中国玩家,但将加速技术迭代”。

    挑战与展望:2025年能否全面落地?

    尽管首测启动,特斯拉仍需攻克多重关卡:

    • 法规审批:FSD在中国需通过《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认证,目前尚未获得L3级及以上许可。
    • 用户体验:中国道路复杂度远超北美,如杭州“无保护左转”、重庆立体交通等场景对算法构成严峻考验。
    • 公众信任:近期美国NTHSA对FSD的调查可能影响中国消费者接受度。

    马斯克曾直言:“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将决定特斯拉下一个十年的地位。”

    结语
    从硅谷到上海,特斯拉FSD的中国首测不仅是技术本土化的里程碑,更是全球自动驾驶竞赛的关键赛点。在这场由政策、数据和用户体验构成的三角博弈中,特斯拉能否复刻电动车领域的颠覆神话?答案或许将在2025年揭晓。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