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等到氢车崛起的春暖花开,全球氢车厂商在近期接连传来倒闭风波。
半年内6家氢车厂宣布破产、濒临倒闭
当地时间2月19日,美国新能源卡车制造商Nikola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称将探索出售资产。据法庭文件显示,Nikola列出的资产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其负债在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
Nikola也被称为“卡车界的特斯拉”,自2014年成立以来先后完成过十余轮融资,而且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世界知名的产业巨头,比如德国的博世集团、美国通用汽车集团、欧洲的凯斯纽荷兰工业(全球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商之一)、韩国的韩华集团(韩国十大财阀之一)等。
2020年6月,Nikola通过与SPAC公司合并的方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值一度突破300亿美元,但随后来自兴登堡公司一份做空报告揭露了Nikola的种种问题,包括虚假宣传和夸大技术能力等。2023年12月,创始人特里弗·米尔顿被判三项欺诈罪成立,处四年监禁。
破产消息公布后,Nikola的股价在盘中暴跌40%,报收0.466美元,较2020年高点已跌超99%,约300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
无独有偶,据最新消息,法国氢能源企业 Hyvia 目前正处于破产边缘,凡尔赛商事法院仅给予 Hyvia 几周时间,要求其完成破产程序并寻找买家。Hyvia由雷诺集团与美国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供应商普拉格能源在2021年6月共同成立,双方各持股50%,并由在雷诺集团拥有20年经验的戴维•霍尔德巴赫掌舵。
Hyvia的成立无疑寄托了知名车企雷诺集团,以及全球氢燃料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普拉格能源对氢能发展的无限希望。然而事实却无比残酷:
“作为率先投身氢能源动力出行创新的先锋企业之一,Hyvia 在过去三年里,成功研发出一系列产品。但可惜的是,市场对这些产品的接纳速度远低于预期。欧洲氢能源动力出行生态系统构建缓慢,氢能源技术创新所需的研发成本又居高不下,内外交困之下,才导致了如今的艰难处境。” Hyvia 在声明里表示。
2024年12月,总部位于西雅图的First Mode清洁卡车公司突然倒闭而根据《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此前以15亿美元收购First Mode的全球矿业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停止了对First Mode的融资。First Mode 谋求摆脱困局的方案但未能找到买家,最终申请破产,其总负债接近 1 亿美元。
2024年10月,德国氢能卡车初创企业 Quantron 资金即将耗尽。公司创始人兼CEO Andreas Haller因心脏病突发而辞职,管理层出现动荡。加之资金链断裂问题,Quantron于2024年10月31日进入临时破产程序,遗憾离场。
2024年8月,英国领先的纯电动及氢燃料电池卡车创新企业Tevva Motors Ltd,在经历了多次尝试与挣扎后,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枷锁,正式宣布其复活计划彻底失败,有消息称Tevva已关闭。
英国氢燃料电池卡车制造商HVS(Hydrogen Vehicle Systems)也面临着严峻的财务危机:正站在崩溃的边缘,被迫谋求重大战略转型,企图获得续命机会。
创始人兼新任首席执行官 Abdul Waheed Abdul Waheed 表示:“去年,Tevva、Hyzon、Quantron 和 Arrival 等公司相继破产。我们之所以还能坚持,是因为我们的车辆控制软件和推进技术,这是 5000 万英镑投资的成果,也让我们得以从资本密集型制造模式转向精益、低风险的技术许可模式。”
Abdul Waheed 企图引领公司转向,HVS 从原本的制造为主,转型为向现有卡车制造商授权其氢动力推进系统设计。
燃料电池能否等来“造车新势力”?
在电动汽车领域,造车新势力如“蔚小理”等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理念,迅速崛起并推动了电动汽车发展。然而,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多家押注氢能汽车动力解决方案的造车新势力却接连折戟,这是企业之不幸,也是全球氢电行业之殇,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极高。与电动汽车不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推广应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太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经济性也未能凸显出来,整车购置成本高,氢气价格居高不下,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运营步履维艰。
另一方面,市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信心不足。Nikola之类的破产事件让投资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产生了质疑。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资本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市场,而非冒险投资氢燃料电池汽车,这导致企业普遍面临资金枯竭问题,难以支撑后续发展。
但从客观市场趋势来看,尽管氢燃料电池汽车面临诸多困境,但其作为清洁能源汽车的潜力仍然不容忽视。在特定场景如冷链、港口、矿山、高速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然而,要培育出属于氢电行业的“造车新势力”,还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托举。全球氢车厂的倒闭潮并非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死刑”,而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
在电动汽车主导的市场格局下,氢燃料电池汽车需要时间来完善技术和降低成本。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认可,氢燃料电池汽车或许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但在此之前,它需要更多耐心、更多投入,以及更明智的战略布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