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普通消费者买车,尤其是在30万级纯电SUV这个区间挑车,那可真是纠结得不行。新势力品牌的车,听起来老酷炫了,各种高科技一股脑往上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新得比翻书还快,车机交互界面做得那叫一个花里胡哨,感觉开上它,明天就能穿越到未来开车了。可现实呢,买回去开一段时间,各种小毛病就冒出来了。车身这儿响那儿响,零部件动不动就出故障,修来修去,头都大了,严重影响日常使用和出行体验。

就拿我一朋友来说,买了某新势力纯电SUV,刚开始新鲜劲儿还没过呢,就发现车门老是关不严实,送去修了好几次,每次修完没几天又出别的问题,可把他折腾坏了。 再看看那些传统豪华品牌,它们确实有深厚的品牌底蕴,造车工艺也没得说。
但一到智能化这一块儿,就像老牛拉破车,跟不上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新势力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差距。车机系统也不流畅,功能还少得可怜,现在大家都追求智能出行,它们这样真的满足不了需求。就拿一些传统豪华品牌的纯电SUV来说,车机卡顿是常有的事儿,导航指错路,智能语音助手半天没反应,开着这样的车,心情都能被搞坏。
我亲戚有辆传统豪华品牌的纯电SUV,有次全家出门旅游,就因为车机导航把路导错了,多绕了好几十公里,原本愉快的旅程都变得糟心了。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大家都盼着能有一款车,既能在品质上让人放一百个心,又能在智能化体验上跟得上时代。

东风Honda S7就像是听到了大家的心声,闪亮登场了,它可是肩负着打破这个市场困局的重任,说不定真能给咱消费者一个全新的、靠谱的购车选择。
购车需要多维度考量很关键,在30万级纯电SUV市场选车,不能只看某一点。如果你是科技迷,新势力品牌的高配置可能一开始很吸引你,但一定得把品控和售后纳入考虑范围,不然频繁修车会很烦。我建议大家买车前多去网上看看真实车主的反馈,别光看那些华丽的宣传。
要是你注重品牌和工艺,传统豪华品牌有优势,可也别忽视它们在智能方面的短板,想想自己能否接受车机不好用、智能驾驶功能弱的情况。像东风Honda S7这种,兼顾品质与智能体验的车型,就值得重点关注。
在购车前,务必去4S店多试驾几次,感受实际驾驶体验,包括座椅舒适度、操控性、车机反应速度等,别光看参数和宣传。另外,还要了解一下车辆的保值率,纯电车更新换代快,保值率高的车以后换车能少亏点钱。
从我的角度看,东风Honda S7的出现太及时了。这个市场长期处于一种畸形的状态,新势力和传统豪华品牌各执一端,让消费者难以抉择。S7却努力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它依托本田的大厂实力,品质有保障,解决了消费者对纯电车质量的担忧。同时,在智能化方面下足功夫,场景化体验设计非常贴合实际需求,这才是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造车。

在如今这个市场从参数内卷转向注重实际体验的节点,S7的理念和产品力很可能成为行业新的风向标。不过,它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的考验,毕竟这个价位的竞争对手都不弱,就看它后续的市场表现能不能持续给人惊喜了。
制造体系打造可靠品质,东风Honda S7那可是本田花了大心思造出来的。它诞生于本田全球标杆工厂——武汉新能源专属工厂。本田为了搞这个电动化转型,在这座工厂上砸了超过50亿元,把75年造车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先进的数字化生产技术都融合在一起,就为了造出好车。
在这个工厂里,每一辆S7从生产线上下来,都要经过重重关卡。2100道全自动检测工序,一道接一道,就像一群严格的监工,对车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从车身焊接得结不结实,到零部件安装得正不正,都有高标准。 而且,为了让S7能适应各种极端环境,还得经过-30℃到60℃的全域环境模拟测试。不管是在北方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南方热得像蒸笼的夏天,它都能稳稳地跑,不会因为温度的问题就出故障。

电池包作为电动车的核心,安全最重要。S7的电池包经过20GPa抗压强度验证,就算受到很大的外力挤压,也能保证电池安全,不会短路起火。 经过这么多严格的品控流程,S7的整车可靠性达到了本田燃油车TOP级水准。第三方机构测试发现,S7的电池系统在10年/30万公里耐久测试后,容量还能保持92%,行业平均水平才85%。这就意味着,买了S7,不用担心电池衰减太快,用车能“零焦虑”。
就拿日常使用来说,别人的车可能开个几年电池续航就大幅缩水,还得担心电池安全问题,而S7就能让人安心,不管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旅行,都不用担心电池掉链子。
东风Honda S7可不只是一辆车,它更像是专门为咱中国用户量身定制的出行好帮手。它针对咱平时用车频率高的场景,想出了三个超实用的核心模式,每个模式里都藏着先进技术和贴心设计,就是为了让咱出行更方便、更舒服、更安全。 城市穿梭模式,简直是为堵车的城市道路量身打造。
在拥堵的路上,一会儿停一会儿走,脚都能踩抽筋,还容易出事故。S7通过4D毫米波雷达和高精地图一起工作,能实现0 - 60km/h全域自动跟车。车能自己识别前面车的行驶状态,保持安全距离,不用咱一直踩油门刹车,轻松多了。还有十字路口盲区预警系统,在过十字路口转弯的时候,能提前发现盲区里的车和行人,发出警报,避免撞上,据说能把城市事故率降低63%呢。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一些大城市,因为十字路口盲区导致的事故占比相当高,有了这个系统,就能大大降低这种风险,保障出行安全。 全家出游模式,考虑得太周到了,特别适合二胎家庭。三排座椅都能全电动调节,不管大人小孩,都能找到最舒服的坐姿。后排还有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能防止把小孩或者宠物忘在车里。后备厢空间超大,能扩展到2050L,一家人出去玩,行李装备随便装,长途短途都没问题。
想象一下,全家一起自驾游,老人小孩坐在舒适调节的座椅上,不用担心被遗忘在车内,超大的后备厢能装下帐篷、烧烤架等各种装备,旅途会变得更加愉快。 跨城长途模式,解决了大家跑长途最担心的续航和补能问题。
CLTC工况下有680km的超长续航,不用老是找充电桩,能轻松跨城旅行。800V高压快充技术也很牛,10分钟就能充300km的续航里程,就跟喝杯咖啡的时间差不多,车就能接着跑了。云端能量管理算法还能把续航预估误差控制在±2%以内,心里对车能跑多远明明白白,再也不用担心续航了。在实际的长途旅行中,很多人都被续航焦虑折磨过,有了S7的这些技术,就能更加从容地规划行程,享受旅行的乐趣。

把东风Honda S7和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比亚迪唐EV 635KM四驱旗舰型、大众ID.6 CROZZ Pro这些主流竞品一对比,S7的安全优势就出来了。 S7用的本田ACE III车身结构,用的是高强度钢材,还有先进的碰撞能量分散设计。万一发生碰撞,能把能量吸收、分散开,最大程度保护车里的人。
特斯拉Model Y虽然智能驾驶厉害,但它一体压铸车身要是撞了,维修成本高得吓人,说不定直接车就报废了,车主得损失一大笔钱。有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Y在一些碰撞事故后,维修费用平均比同级别其他车型高出不少,这对车主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S7的云甲电池防护系统也很厉害,用了“蜂窝陶瓷基板 + 气凝胶隔热”双重防护,在针刺实验里,电池系统能60分钟都不着火,比国标要求的5分钟强太多了。有些竞品车在电池安全方面就有隐患,电池要是热失控了,后果不堪设想。在过往的一些新闻报道中,就有个别品牌的电动车因为电池热失控引发起火事故,给车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S7的电池防护系统就大大降低了这种风险。 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方面,S7也不含糊。
它把高精地图和V2X技术结合起来,在匝道汇入、施工路段这些复杂场景下,能很快做出决策。实测数据显示,S7在这些场景下的决策速度比竞品快400ms,这400ms可太重要了,相当于提前10米就能发现风险,给司机留出反应时间,大大降低出事故的概率。在实际驾驶中,这种快速决策能力能有效避免很多潜在的危险,比如在匝道汇入高速时,能及时判断并安全汇入车流,保障行车安全。

除了安全,车坐着舒不舒服也很关键。东风Honda S7在很多方面都比竞品做得好,给用户打造了一个超棒的移动生活空间。 在静谧工程方面,S7用了ANC主动降噪技术,全车还有34处声学包,能把外面的噪音挡得死死的。不管是城市里的嘈杂声,还是高速上的风噪、胎噪,都能被降到最低。比亚迪唐EV在高速上跑的时候,风噪特别明显,说话都得大声喊,很影响体验,S7能营造出安静舒适的驾乘环境,让旅途更加惬意。
本田在空间利用率上一直有一手,S7基于本田MM理念,得房率高达79%。车里空间布局合理,就算坐满了人,也不会觉得挤。大众ID.6 CROZZ的第三排腿部空间就比较小,坐久了腿都伸不开,不舒服。对于经常满载出行的家庭来说,S7的大空间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能让每一位乘客都有舒适的乘坐体验。
S7的智能交互系统也让人眼前一亮。AR - HUD抬头显示系统把重要驾驶信息直接投在前挡风玻璃上,开车的时候不用低头看,更安全。15.6英寸生态屏四区交互设计,车里每个位置的人都能方便地操作车机系统,实现个性化交互。大众ID.系列车机老是卡顿,用户体验很差。很多大众ID.系列车主都吐槽车机卡顿严重影响使用,而S7的智能交互系统流畅度高,功能丰富,能为用户带来便捷的操作体验。 舒适性配置上,S7更是做到了极致。
零重力座椅有8种模式16向调节,坐垫还能伸长50mm,能完美贴合身体,开再久车也不累。还有石墨烯加热/通风功能,冬天暖和夏天凉快。森林座舱系统能让车里空气变得清新健康,PM0.1级空气过滤、负离子发生器和香氛系统一起工作,5分钟就能把车里空气质量提升到医疗级标准。声学科技矩阵全车有21个扬声器的BOSE音响系统,再加上NVH主动补偿算法,在车里就能享受像歌剧院一样的音效。在实际体验中,坐进S7的车内,开启这些舒适配置,仿佛置身于一个移动的豪华舒适空间,无论是短途出行还是长途旅行,都能让人身心愉悦。

云驰架构下的东风Honda S7,在三电系统上有很大突破,性能和效率都兼顾得很好。它的高能密度电机用了新型硅钢片,这种材料导磁率高,能让电机磁场更强,输出功率更大。油冷技术也用在了电机上,解决了电机高负荷运转时散热的问题。把冷却油直接送到电机内部关键部位,快速散热,让电机一直处在最佳工作温度。这样一来,电机功率密度达到4.8kW/kg,比竞品高30%。
在实际开车的时候,S7加速特别快,动力源源不断,不管是在城市里超车,还是在高速上跑,都很轻松。在一些加速测试中,S7的表现明显优于同级别竞品,能给驾驶者带来畅快淋漓的驾驶感受。 智能热管理系统也是S7三电系统的一个亮点。
它有18个独立温控分区,就像给电池请了个专属管家,能根据电池的实际状态和环境温度,精准调节电池温度。冬天的时候,电池性能受低温影响,续航会缩短,S7的智能热管理系统能快速给电池加热,让电池达到最佳工作温度,把冬季续航达成率提高到91%。夏天又能及时给电池降温,保证电池安全稳定。在寒冷的冬天,很多电动车的续航会大打折扣,而S7凭借智能热管理系统,能有效提升冬季续航能力,让用户在冬天也能放心用车。 全域能量回收系统让S7更节能。
它用了i - MMD混动算法,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能达到97%。踩刹车的时候,电机能把车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存起来,下次开车就能用。这样既省了能源,又减少了刹车片磨损,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单踏板模式开起来和燃油车一样平顺,通过控制油门踏板,就能实现加速、减速和停车,操作方便,驾驶体验也好。在日常驾驶中,这种高效的能量回收系统能让车主明显感受到能耗的降低,长期使用下来能节省不少费用。

S7的电子电气架构核心是基于Honda ARCHITECTURE 3.0打造的中央计算平台,算力有500TOPS,能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给智能驾驶和智能交互提供强大支持。和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比,S7的中央计算平台集成度更高,运算能力更强,能实现更复杂的功能。比如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里,它能快速分析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实时监测和调整车的行驶状态,保证开车安全顺畅。
在面对复杂路况时,S7的中央计算平台能迅速做出判断,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准确指令,保障行车安全。 S7还支持L3 + 级自动驾驶硬件预埋,这就意味着以后科技发展了,不用换车硬件,通过软件升级,就能用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既省钱又能让车多用几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可能会逐渐普及,S7的这一设计就为用户提前做好了准备,让用户能及时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区域控制器(ZCU)的设计也很有创新。它把整车线束结构大大简化了,线束长度减少了40%。
以前汽车的线束就像一团乱麻,占空间还容易出故障。S7的ZCU设计把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起,通过高速网络传数据,线束少了,车的重量减轻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故障率还降低了75%。在实际使用中,因为线束故障导致的车辆问题很少出现,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以往传统汽车因为线束问题导致故障的情况并不少见,而S7通过创新设计有效避免了这类问题,提升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Honda CONNECT 4.0系统让S7实现了生态融合创新,人车关系都不一样了。车家互联3.0功能,能把车和家里的智能家居连起来。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就能通过车远程打开家里的空调、灯光,一进家门就特别舒服。夏天提前开空调降温,冬天提前开暖气升温,太方便了。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在回家路上就能通过车把家里的空调打开,到家就能享受清凉,这种体验多美好。
数字钥匙2.0支持UWB超宽带技术,能实现厘米级定位和无感解锁。带着手机靠近车,车就能自动解锁,不用再掏钥匙,又方便又安全。UWB超宽带技术还能精准定位车在停车场的位置,找车再也不用到处乱转了。在大型停车场找车常常让人头疼,有了这个功能,就能快速定位车辆,节省时间和精力。
场景引擎是Honda CONNECT 4.0系统的一大特色。它能记住用户的习惯,根据平时的行为和使用场景,自动推荐充电路线、预约保养等108项服务。比如车快没电了,它能根据位置和行驶路线,推荐附近的充电桩,还规划好最佳路线。车该保养了,也能提前提醒,帮忙预约保养时间,把用户的事儿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能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让车真正成为生活的好帮手。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Honda S7在连续8小时的高速续航测试里,表显续航虚标只有2.3%,在同级别车型里表现特别好。很多竞品车在高速上跑,因为电机负荷大、空气阻力大,续航里程虚标严重,S7靠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高效能量回收系统,把续航误差控制得很好,让用户心里有底,不会因为续航焦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