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推动氢能源汽车的普及,2025年只是过渡期,关键问题必须逐一攻克:宽稳定输出电压、电能转换效率、催化剂稀缺性、双极板工艺等。只有突破这些瓶颈,氢能源汽车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氢能源汽车,顾名思义,以氢气为燃料,摒弃传统汽油发动机,转而依赖燃料电池和电动机驱动。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将氢气注入燃料电池,氢原子的电子被特殊膜阻挡,被迫绕道从负极流向正极,从而产生电能驱动车辆。氢能源汽车主要分为两类:氢燃料发动机和燃料电池发动机。

氢燃料发动机直接用氢气替代汽油,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不仅对发动机无害,还实现了零污染排放。另一种是掺氢燃料发动机,通过将氢气与其他燃料混合使用,提升发动机性能。

而氢燃料电池则像是一个“能量转换器”,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这一过程类似于电解水的逆反应,氢气在阳极释放电子,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向阴极,产生电能。其高效、便携的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动力来源。

尽管氢能源汽车具备续航长、零排放、燃料来源多样、加注快等优势,但技术瓶颈依然存在,2025年难以全面突破。
首先是宽稳定输出电压问题。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易受负载波动影响,控制系统需根据功率需求实时调整燃料供应。然而,机械装置的响应速度有限,加之外界因素干扰,电压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DC/DC转换器必须在PEMFC输出电压波动时,确保电机控制器获得稳定电压,维持系统正常运行。

其次是电能转换效率。FCV(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依赖于DC/DC转换器的高效运作。以燃料电池电堆效率45%、DC/DC效率94%为例,总能量传递效率仅为42.3%。若将DC/DC效率提升至96%,总效率可提高至43.2%,这对动力系统意义重大。
从原理角度看,2025年还需攻克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电堆的技术难题。电堆由双极板、膜电极、端板和密封圈等组成,其中膜电极的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尤为关键。
催化剂方面,商业化燃料电池需采用超低铂或无铂催化剂。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的铂用量为0.2克/千瓦,按此计算,全球车用燃料电池年需求量将超过1000吨铂,远超2015年全球178吨的产量。
因此,降低铂用量是当务之急,目标是将电堆铂用量减半,并最终降至0.05克/千瓦以下。国内催化剂铂载量仍高达0.3到0.4克/千瓦,技术差距显著。研究方向集中在减少铂用量、优化催化剂微观结构、开发新型碳载体及批量制备工艺。

总之,氢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潜力,但技术突破仍需时间。2025年只是起点,真正的“春天”还需更多努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