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几年,堪称汽车界的“砍价狂魔”,一手价格战玩得风生水起,直接让合资品牌集体怀疑人生。
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抡起“价格屠刀”,三刀下去,大众丰田当场扑街,销量从40万飙到400万,这速度比特斯拉踩电门还快。
但问题来了:低端市场砍价一时爽,高端战场直接火葬场。
如今的比亚迪,活像一个健身房猛男——上半身肌肉炸裂(低端销量),下半身却穿着Hello Kitty拖鞋(高端吉祥物),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秦Plus荣耀版7.98万元起
第一刀:价格战砍出个江湖地位
比亚迪的崛起,本质上是一部“穷小子逆袭爽文”。2021年,它推出三款车:秦PLUS、宋PLUS、海豚,价格直接打到骨折,补贴后9万起。这波操作堪比拼多多砍一刀,瞬间让大众、本田、丰田的燃油车成了“时代的眼泪”。
更绝的是,比亚迪专挑“代步刚需”下手——你买车是为了上班通勤?好,我直接送你一个“电动化移动沙发”,价格比地铁月卡还便宜。结果就是,五菱宏光MINI EV看了沉默,本田XR-V看了流泪,比亚迪直接在中低端市场封神,销量冲上400万,比双十一淘宝商家还忙。
但问题也来了:价格战这玩意儿,本质上和吃辣椒一样——吃多了容易上火。低端市场韭菜割得快,但利润薄得像纸,用户忠诚度堪比渣男前女友。比亚迪看似赢了销量,实则困在“性价比陷阱”里,高端市场一抬脚,直接摔了个狗啃泥。

第二刀:高端市场,BBA没跪,比亚迪先跪了
比亚迪的高端梦,堪称一部“大型打脸现场”。
腾势、仰望、方程豹,名字一个比一个霸气,销量一个比一个拉胯。2024年,这三个品牌加起来卖了不到20万辆,还没问界一半多。仰望U8倒是技术牛X,8560辆的年销量却活成了“博物馆展品”——人人夸,没人买。反观理想和问界,一个靠“冰箱彩电大沙发”忽悠中产,一个靠“遥遥领先”洗脑直男,销量蹭蹭涨,利润哗哗来。比亚迪高端车呢?技术PPT写得再华丽,用户只回一句:“你这车,能给我家狗装个按摩座椅不?”
更扎心的是,比亚迪在高端市场连价格战都不敢打。
BBA降价10万清库存,保时捷都快成“五折豹”了,比亚迪却还在纠结“定高价显档次,还是定低价冲销量”。结果就是,豹5一降价,销量立马翻倍——消费者用实际行动告诉比亚迪:高端市场,价格才是你爹。

第三刀:新势力围剿,老家都要被偷了
比亚迪在高端市场碰壁就算了,老家还差点被掀了屋顶。
理想和问界这俩“新势力恶霸”,一边喊着“下沉市场真香”,一边把L6、M5的价格压到30万以下,直接杀进比亚迪的唐和腾势地盘。更可怕的是,极氪、蔚来也在磨刀霍霍,准备在20万区间和比亚迪贴身肉搏。比亚迪此刻的处境,像极了被群殴的广场舞大爷——原本想靠价格战一招鲜,结果发现对手全TM会咏春。
更讽刺的是,比亚迪引以为傲的“智驾平权”,被同行集体吐槽。余承东阴阳怪气:“入门级智驾也敢叫高阶?”长城高管直接开喷:“智能驾驶不是杂技表演!”比亚迪这波操作,像极了在KTV抢麦的社恐——自以为嗨翻全场,其实全场都在憋笑。

出路:要么当价格屠夫2.0,要么当吉祥物3.0
比亚迪想破局,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卷价格,把BBA卷成BBQ;要么彻底摆烂,把仰望U8做成车圈手办。 但现实是,高端用户要的不是性价比,而是“面子价比”。理想能成功,是因为它把车做成了“移动客厅”;问界能爆火,是因为它把车做成了“华为全家桶”。比亚迪呢?技术参数再强,用户只关心:“开这车去接客户,会不会被当成网约车司机?”
2025年对比亚迪来说,是生死局。
低端市场靠价格战守江山,高端市场靠什么?靠信仰?靠情怀?还是靠“天神之眼”智驾系统?
要我说,不如直接学小米——高端化第一步,先改个名字。“仰望”太玄乎,建议改名“比亚迪·尊享版”,广告词我都想好了:“尊享版,尊贵到连方向盘都是24K镀金的!”(当然,镀金就算了,毕竟成本还得控)
总之,比亚迪的故事告诉我们:砍价能砍出销量,但砍不出品牌。高端市场,从来不是价格屠夫的游乐场,而是心理大师的修罗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