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持续变革的当下,智驾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就在今天(2 月 18 日),2025 款腾势 N7 正式上市,全系标配双激光雷达、云辇底盘、城市领航等高阶智驾功能,价格却与去年持平(25.98 万起)。这一重磅举措,一边是比亚迪把原本 30 万级的智驾配置 “白送” 到 20 万级市场,另一边 7 万块的海鸥都标配高速 NOA。比亚迪的「全民智驾」策略,像一把利刃,硬生生将行业蛋糕切成普惠模式。长安、吉利、小鹏等车企也在积极推进智驾,然而很明显,这场游戏的规则已被比亚迪改写,也由此引发智驾领域一系列深刻变化。

现象:智驾从 “加分题” 变 “必答题”
先看腾势 N7 的升级,十分典型。去年激光雷达还需花 1 万选装,今年直接全系标配,甚至顶配还增添了 AR - HUD 和香氛系统,价格却没变。比亚迪秉持用销量规模摊薄成本的逻辑,致力于把智驾从以往的溢价工具转变为基础配置。以 7 万的海鸥为例,采用纯视觉方案(天神之眼 C),成本仅 3000 元,这一成本优势直接碾压同级竞品,也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对智驾的看法。
曾几何时,消费者选车主要关注续航、加速等指标,如今智驾已然成为购车的 “底线”。比亚迪的 “标配策略” 如同当年安全气囊的普及过程,逐渐让用户默认智驾是 “安全刚需”,而非 “高端玩具”。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智驾的付费意愿从 2021 年的 8000 元涨到 1.5 万元,但实际选装率却不到 30%。面对这种情况,比亚迪直接捅破这层窗户纸,既然消费者不买账,那就免费赠送。这一赠送行为,进一步推动智驾在市场上的普及与发展,促使整个智驾赛道发生新的转变。
趋势:智驾赛道没有退路,但路线已分化
比亚迪的纯视觉方案(天神之眼 C)与小鹏、华为的激光雷达路线,本质上是成本和性能的博弈。比亚迪凭借三目摄像头 + 5R12V 传感器,将智驾成本砍至竞品的一半,反观华为 ADS 一套激光雷达方案成本超 2 万。基于此,未来中低端市场极有可能被纯视觉方案统治,而高端车则会继续在激光雷达上发力。不过,比亚迪通过腾势 N7 证明了,激光雷达也能实现 “白菜价”。这一价格突破,不仅改变了激光雷达在市场中的定位,也对数据收集与算法迭代产生影响,因为不同的技术路线与价格策略,会带来不同的市场占有率与数据收集量。
比亚迪在 2024 年卖出了 427 万辆新能源车,每天新增 7200 万公里行驶数据。如此庞大的规模使得其算法迭代速度远超对手,就如同特斯拉依靠北美车主 “养” FSD 一样。相比之下,新势力即便像小鹏 MONA 03 卖得再火,在数据量级上也难以与之匹敌。可以说,在智驾下半场,比拼的关键就是 “谁的车跑在路上”。而车辆在路上的行驶规模,又与车企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定价策略息息相关,这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智驾赛道的发展走向。
比亚迪的阳谋:逼死对手,还是做大蛋糕?
当比亚迪将智驾下探到 7 万级市场,合资品牌的燃油车防线彻底崩塌。以现代索纳塔为例,降价到 11.98 万,但其智驾功能几乎一片空白。即便大众、丰田加速推进电车布局,然而自研智驾至少需要 3 - 5 年,与华为合作又担心失去品牌灵魂。如今,合资车仿佛被夹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断层之间,处境艰难。这种艰难处境,使得整个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给新势力以及比亚迪等车企带来更多机会,同时也促使新势力面临新的挑战。
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曾经依靠智驾拉开与其他品牌的差距,如今却陷入 “技术被追平,成本拼不过” 的尴尬境地。例如小鹏 MONA 03 售价 15 万,而比亚迪海鸥的智驾门槛更低。在这种情况下,新势力要么死磕激光雷达 + 城市 NOA(比如华为 ADS 3.0),要么效仿比亚迪进行自研降本,但这两种选择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新势力在资金投入方向上的抉择,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发展,也会对整个智驾供应链产生影响。

比亚迪自研芯片、激光雷达,使得部分供应商沦为 “备胎”,但地平线、速腾聚创等企业却因比亚迪的订单赚得盆满钵满。在这场智驾变革的游戏中,只有能够跟上比亚迪节奏的供应商才能够存活下来。而供应链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车企的发展,因为供应链的稳定与创新能力,是车企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智驾是不是未来?答案写在销量里
比亚迪之所以敢将智驾 “白菜化”,背后是其 2025 年 500 万辆的销量野心。当智驾渗透率超 60%(彭博预测),没有车企敢不跟进。这表明智驾不再是停留在概念中的 “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 “现在进行时”。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车企敢不敢为智驾事故兜底?目前只有华为敢签责任协议。用户要的是 “真省心”,而不是 “半成品”,比如腾势 N7 的城市领航还在优化,而小鹏的 “无图方案” 已覆盖全国。另外,L3 法规迟迟未落地,智驾功能只能停留在辅助层面。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着智驾的发展速度,也关系到整个行业在智驾领域的未来走向。

结语:比亚迪的「阳谋」与行业的「觉醒」
比亚迪的全民智驾策略如同一条鲶鱼,迫使行业从单纯的 “堆配置” 向 “拼实效” 转变。从短期来看,价格战无疑会更加惨烈;但从长期视角,智驾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新筹码。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或许就是我们,因为以前需要加钱才能选择的配置,如今已成为 “免费午餐”。但需要注意的是,享受这顿 “免费午餐” 的前提是车企不能倒在发展的半路上,否则消费者也将失去这些福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