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智能驾驶一直被视为车企的 “兵家必争之地”,是彰显科技实力与品牌竞争力的关键领域。长期以来,高阶智驾系统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成本与不菲的售价,成为普通消费者触不可及的 “高端配置”。然而,2025 年伊始,比亚迪的一记重磅炸弹,彻底打破了这一市场格局,让整个智驾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比亚迪 “全民智驾”,打破价格坚冰
2 月 10 日,比亚迪在发布会上高举 “全民智驾” 大旗,宣布全系 21 款车型将搭载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系统。这一举措的震撼之处在于,即便是起售价仅 6.98 万元的海鸥,也能配备高速 NOA(领航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功能 。此前,多数搭载智驾的车型价格都在 20 万以上,而比亚迪直接将智驾门槛从 15 万元骤降至 7 万元。这意味着,曾经高高在上的智能驾驶技术,如今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比亚迪的智驾系统 “天神之眼” 分为 A、B、C 三个版本,定位依次降低。其中,最低配的 C 版本(DiPilot 100)虽没有城市 NOA,但支持高速和快速路的领航、代客泊车、城区记忆路线,且硬件可升级到城市 NOA。通过 12 个摄像头与 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组成的纯视觉感知系统,替代了昂贵的激光雷达,大幅降低了成本。这种 “够用且够便宜” 的智驾方案,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轻松体验到智能驾驶的便利。
实测数据亮眼,智驾实力初显
不少车主和媒体对搭载 “天神之眼” 的比亚迪车型进行了实测,数据表现相当出色。在高速 NOA 的实测中,驾驶配备天神之眼 C 系统的秦 PLUS DM-i 智驾版行驶 100 公里的高速路段,系统成功实现自动上下匝道、自主超车等操作达 80 余次,且全程仅有 2 次因路况临时突发状况需人工接管,接管率低至 2%,真正做到了在大部分高速场景下稳定可靠运行,极大减轻了驾驶员长途驾驶的疲惫感 。
自动泊车功能同样表现不俗。以宋 L DM-i 智驾版为例,在不同类型的停车位测试中,包括侧方位停车、垂直车位停车等,系统的平均泊车时间仅为 45 秒,停车成功率高达 95%,即便是对停车技术不太自信的新手司机,也能借助该功能轻松完成停车动作 。
在城区复杂路况下,一些搭载更高阶天神之眼 B 系统的车型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有媒体驾驶腾势 Z9GT 在一线城市的早晚高峰时段进行测试,车辆在面对频繁加塞、车道变窄、信号灯识别等复杂情况时,能够准确识别并做出合理决策,平均每行驶 20 公里才需人工干预一次,且在识别信号灯后的平均起步响应时间仅为 1.5 秒,几乎与老司机的反应速度相当 。

行业连锁反应,各方势力角逐
比亚迪的这一动作,在业内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社交平台公开发表言论:“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外界普遍解读为这是对比亚迪智能驾驶策略的回应,暗指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在城市场景中占据技术优势 。华为车 BU 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玩家,其智驾方案 “华为乾崑” 在市场上也拥有众多拥趸。问界系列凭借华为智驾的加持,在高端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问界 M9 系列更是连续 10 个月登顶 50 万元级豪华车销量第一 。如今比亚迪的入局,无疑让华为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公开表示,智能驾驶技术不应只是一场秀,而应该是能够满足用户高频出行需求的真正技术。这一言论也被看作是对当前智驾市场乱象的一种批判,强调了技术实用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性。长安深蓝则喊出普及全民智驾的口号,叠加各种促销最高优惠 2.3 万元,积极参与到这场智驾普及的竞争中来 。此外,华为与上汽的合作曝光,双方有望基于飞凡品牌重启 ES37 项目,两款定价 17 万 - 25 万元车型均采用华为智选车模式,试图以 80% 的核心功能覆盖与比亚迪秦 PLUS 智驾版正面对抗 。

智驾市场变革,未来走向何方
比亚迪的 “搅局”,让智能驾驶的价格战全面打响。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更多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与乐趣。但对于车企而言,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低价车型搭载智驾功能可能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此前受价格战影响,新能源的利润率已经从 2020 年的 8.3% 降至 2024 年的 4.3%,智能化杀价或将进一步加大车企的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尚未实现规模化、盈利的车企来说,持续压缩利润会让业绩雪上加霜。
在这场智驾变革中,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也将更为激烈。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将如何发展?是比亚迪的 “全民智驾” 模式成为主流,还是华为等企业坚守高端智驾路线?又或者会出现新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这一切都充满了悬念。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智能驾驶将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场激烈的竞争,也将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