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升级大战,已经打响。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L2级辅助驾驶(不含NOA)交付866.72万辆,同比增长25.33%,搭载率升至41.04%。其中,新能源车型搭载交付364.78万辆,占比42.09%。
此外,在高阶智驾(NOA)细分市场,2024年前装标配交付197.47万辆,同比增长162.31%,搭载率升至8.62%;其中,新能源车型搭载交付183.96万辆,占比超过90%。
尤其是整体新车市场进一步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智能电动也正在迎来新的市场拐点。尤其是新能源市场基数的快速拉升,智能化增量空间规模也在持续放大。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新能源乘用车交付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占比首次突破50%;智能化部分,标配L2级辅助驾驶(不含NOA)搭载率为33.93%,低于整体市场均值;而NOA(含高速、城区)标配搭载率则达到17.11%,高出市场均值接近50%。
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智驾市场的高低阶分化已经凸显。尤其是去年9月,出现了又一个全新的市场临界点。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9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20-30万元价位区间乘用车前装标配NOA占到整体市场搭载量的41.25%;9月,这个数字更是首次超过30万元以上价位车型。
此外,15-20万元价位车型,9月前装标配NOA占到整体市场搭载量的比重继续上升,达到8.64%;这意味着,距离10%的市场化爆发节点已经一步之遥。而高速NOA方案成本的持续下降,市场热度持续保持高位。

实际上,2024年开始的车企价格战,不少品牌更是将NOA作为促销手段,在限定时间内为购买新车的用户提供数年甚至是终身免费使用权的让利优惠。高阶智驾,也成为本轮价格战的关键标签。
去年6月,华为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首次推出限时优惠价格,ADS高阶功能包一次性购买标准价格从3.6万元,统一下调至3万元,相比原价降低了6000元,有效期为2024年7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
11月,华为再次对外宣布,乾崑高阶智驾包订阅服务从原价720元/月降至199元/月(相当于3折优惠)。活动有效期为11月11日开始,持续至11月30日,面向所有未激活过“一次性购买”高阶功能包的用户。
紧接着,11月7日,“全球首款AI汽车”小鹏P7+正式上市发售,官方指导售价为18.68万元起,并且全系标配高通8295P、双Orin-X+端到端大模型的全场景高阶智驾;这是继今年8月MONA M03之后,小鹏再次强化20万元以下车型普及全场景NOA的新战略。
这也是小鹏首次推出不再区分Max和Pro版的新车型。而过去,只有Max版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支持城市领航+高速NOA的全场景智驾功能。Pro版不带激光雷达,仅具备高速NOA和基础辅助驾驶功能。
11月15日广州车展,作为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的首款车型,零跑B10首发同级唯一激光雷达+高通骁龙8650智驾芯片方案,售价在10-15万元区间,预计今年一季度正式开售。
考虑到零跑主打的性价比策略,加上英伟达Orin X切换到高通平台,也进一步凸显后者的成本优势(系统成本在七八千元左右,配置激光雷达则可能有所上浮)。这也让英伟达不得不重新调整产品策略,加推了一款定位介于Orin-X和Orin N之间的产品(Orin Y)。
而作为2024年中国本土新势力由弱走强的两个品牌,小鹏和零跑的销量持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车企产生不小的压力。
比如,去年销量萎靡不振的广汽埃安,去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加注高阶智驾,尤其是第二代埃安V、埃安RT两款车型,均在15万元级别搭载配置激光雷达的全场景NDA功能。
在该公司高层看来,想要在竞争残酷的A级车市场站住脚跟,“一个是产品力要拉满,第二个价格竞争力要上去”。打破消费者对“智驾车型=高价位”的固有认知,成为这家车企重振销量的核心策略。
而进入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也再次发飙。
2月6日,比亚迪发布新年首个活动海报,将于2月10日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希望通过“天神之眼”系统,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目前,“天神之眼”的最低版本—DiPilot100标配NOA高速导航辅助驾驶。
从目前新车公告信息来看,比亚迪将在今年实现全系车型的“天神之眼”上车(推出全新的智驾版车型),部分车型还将提供搭载激光雷达的城区NOA功能。同时,在智驾系统方面,比亚迪采取自研+第三方合作的双线并行模式。


事实上,比亚迪并非高阶智驾的后来者。除了早期的自研布局,2021年底该公司还与Momenta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迪派智行),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的快速突破和量产。去年,比亚迪更是参股卓驭(原大疆车载),意图打造更多元化的智驾方案。
同时,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也在同步自研高阶智驾,相比于其他新势力来说,这个时间点显然已经落后两到三年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到去年底为止,比亚迪仍在尝试第三方供应商的方案上车,比如,华为与方程豹的合作。
但,2024年对于比亚迪来说,智驾表现并不理想。这背后既有产品定义和配置策略的问题,也有消费者的选购意愿和偏好因素。
2023年7月,售价30.18万起腾势N7正式上市,首发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去年开始陆续推送高速、城区NOA)。然而,这款新车最终的表现却是“叫好不好座”,2024年全年实际交付量不足万辆。
此后,比亚迪品牌的多款车型也开启「天神之眼」上车交付。但实际表现,也都是平淡无奇。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在国内市场(不含出口)新车标配L2级辅助驾驶(不含NOA)交付127.24万辆,同比仅增长21.42%;NOA标配交付4.81万辆,搭载率仅为1.32%,两项数据均低于市场均值。
另一方面,2024年,比亚迪在国内市场交付的20万元以上新车为33.65万辆,占全部交付新车的9.2%,两项数据均同比2023年出现大幅下滑。车市持续价格战、高端市场布局收效不及预期、竞争白热化是主要原因。
“目前,电动化的追兵来势汹涌,智能化的领跑者也是行业精英。我们既要守住电动化的基本盘,还要努力做最先进的智能化。”作为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的杨冬生曾对外表示,自己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精力都花在了智驾上。
此外,作为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在去年6月公司股东大会上再次明确指出,要将智能驾驶提升到比亚迪在三电领域相当水平。
目前,内部明确的方向是聚焦于生成式AI、端到端大模型等尖端技术;同时,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赢得未来话语权。比亚迪的目标,是让高阶智驾在低端车型上普及。

然而,和2024年相比,今年的智能化竞争无疑将是更加白热化,并且,形势也更为复杂。比如,上游芯片稳定供应的不确定性,中外势力的正面对决,电动化的技术红利被摊薄,智能化的降本空间,都是未知变量。
同时,对于比亚迪来说,除了来自本土新势力和传统自主品牌的压力,还有合资品牌的加速转型。“下一步肯定要针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去积极做出我们的改变,”这是11月广州车展上,广汽丰田相关负责人的表态。
其中,广汽丰田铂智3X首发搭载的Momenta 5.0智驾系统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按照丰田的官方说法,这款15万级全场景智驾SUV让合资品牌在智能化上追平新势力,并挺进高阶智驾量产第一梯队。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车型计划来看,明年开始,包括大众、丰田、通用、日产、奥迪、奔驰等一线合资品牌都将开始陆续在中国市场交付配置全场景NOA的新车型,其中,绝大部分也将是新能源版本。
此外,在去年实现新能源市场突飞猛进的吉利,2024年1-11月口径统计显示,2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型在国内市场交付量已经仅次于比亚迪。其中,极氪自研高阶智驾的突破和规模化交付,也已经进入中国市场车企智能化的第一梯队。
奇瑞、长安也都是全力出击电动化、智能化。比如,长安启源E07搭载的,由长安汽车自研的高阶智驾方案。而作为奇瑞智能化战略的承载者之一,大卓智驾也已完成高阶智驾量产的全栈能力布局。
此外,2月9日,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暨深蓝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发布会将率先拉开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智能化大战序幕。

同时,去年底,长安汽车全新智驾平台正式确认禾赛激光雷达独家量产定点,包含旗下多个品牌的十余款车型(今年下半年开启量产),未来几年预期订单量将超过150万台。
正如比亚迪在去年的半年报中所指出的那样: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均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在国内外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未来不能继续保持或提升产品竞争力,将面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风险。
如今,开年智能化大战的硝烟已经开始弥漫。
公开爆料信息显示,根据规划,比亚迪在今年计划实现至少300万辆新车搭载高速NOA及以上的智驾系统,而这一比例预计占据新车总量的60%。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除非比亚迪部分热销主力车型实现NOA标配,否则上述数字能否兑现,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以去年9月上市的比亚迪汉2025款为例,截至2024年12月底,高阶智驾版本车型的交付量占比不到2%。不过,今年10-20万元区间新车竞争加剧,也不排除倒逼车企再次对高阶智驾进行“降价”促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