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势力盈利第二人:零跑凭什么打破“烧钱魔咒”?
当蔚来、小鹏还在为毛利率挣扎,理想凭借高端定位稳坐盈利头把交椅时,零跑却以“黑马”姿态杀出重围,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2024年第四季度,零跑净利润首次转正,全年营收130.3亿元,毛利率从-9%跃升至4%。更惊人的是,这一成绩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达成。
理想盈利靠的是30万+的高端市场,而零跑的爆款车型C系列均价仅15-20万。低价车如何实现盈利?答案藏在“车圈优衣库”的生存逻辑中。
二、全域自研+成本控制:零跑的“抠门哲学”
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曾公开表示:“我们连雨刮器都自己造。”这句话看似夸张,却揭露了其盈利的核心——全域自研+垂直整合。通过自制超过60%的零部件(尤其是电驱、电池、智能座舱等核心部件),零跑将BOM成本压至行业最低水平。以C11为例,其搭载的“海格力斯”电驱系统成本比外采低20%,续航却达630公里,直接击穿同级性价比天花板。
数据佐证:
- 零跑单车研发成本仅为行业平均的60%
- 工厂自动化率超95%,人力成本下降30%
这种“丰田式精益生产”让零跑在规模效应下快速摊薄成本——2024年销量突破29万辆,C系列占比超75%,成为利润增长主力。

三、“车圈优衣库”定位:不做高端溢价,专攻大众刚需
当新势力扎堆冲高端时,零跑却选择了一条“反共识”路线:用B级车的配置卖A级车的价格。以C10为例,28英寸三联屏、激光雷达、8295芯片等配置全部拉满,起售价却仅14.98万,比同级竞品低3-5万。这种“饱和式堆料”策略精准击中了家庭用户的痛点——既要智能化体验,又拒绝为品牌溢价买单。
用户画像:
- 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超40%
- 增购/换购用户达65%,多为教师、医生等务实群体
正如优衣库用基础款征服全球,零跑通过“高配低价”在新能源红海中切走了最大一块刚需蛋糕。

四、撕掉“小理想”标签:零跑的独立宣言
尽管常被称作“小理想”,但零跑的盈利路径与理想截然不同:
- 技术路线:理想ALL IN增程,零跑坚持“纯电+增程双线并行”,且增程销量占比不足30%
- 全球化野心:已进入欧洲、东南亚市场,海外订单占比超15%
- 渠道策略:采用经销商轻资产模式,门店数量一年翻倍至800+,远低于理想的直营成本
这些差异让零跑摆脱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构建起更抗风险的增长模型。

五、盈利可持续性:零跑的下一张王牌
零跑的野心不止于季度盈利。通过CTC 2.0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LEAP3.0电子电气架构等储备,其单车成本有望再降10%。叠加国家以旧换新补贴(至高2万元)+新春现金红包(至高1.5万)的政策红利,2025年销量冲击40万辆并非空谈。
行业启示:
零跑的逆袭证明,新能源车不需要“高端崇拜”,大众化市场才是真正的蓝海。当行业还在争论“800V”和“城市NOA”时,零跑用最朴素的商业逻辑——让普通人买得起好车——改写了新势力的生存规则。
文末互动:
“零跑模式”能否成为新能源下半场的主流?
如果你是消费者,会为“高配低价”买单,还是坚持“贵有贵的道理”?
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评论·0